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道德与法治课情境创设的路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星

  情境即一定的教育内容离不开特定的人、环境、情景与场所的交织互动。教育主体在向教育客体传输知识时,总是要依托一定的场所、环境与境遇来完成教学任务,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我们总是处在情境中的,因为这就是我们大脑工作的方式。我们被置于一个黑屋子,我们在睡觉时被置于一个床上。”道德与法治课(下文简称道法课)的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情境来进行有效教学。
   一、道法课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1.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人性化、生活化、弹性化,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教学评价也打破了过去唯分数论的状况,更加注重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程改革更侧重指引教学向新颖、灵活的方向发展。课堂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行为主体,注重激发新媒体时代所应具备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型思维。情境教学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道法课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与悟的过程中生成理论知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情感,教学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2.适应人脑储备知识的客观规律
   随着网络技术的推进与普及,我国力争在2020年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改变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同时,也给一些重要领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根据心理学家赫瑞特拉的实验研究,我们认识到:日常生活中我们获得的信息有83%来自于视觉观察和体验,而只有11%来自听觉。而在人们的记忆上又有这样的特点:自己阅读内容的10%容易被记住,自己听到内容的20%容易被记住,既听又看的内容会有50%被记住,通过交流表达的内容的70%会被记住。道法课教师必须适应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趋势和人脑储备知识的规律,变革过度说教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与存在感,让学生在参与中最大限度的激发其情感认同,这样才能使学习变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才会改变学生以往应付考试的心理,改变死记硬背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认同度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度。
   3.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青少年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发展。传统的道法课教学要求整齐划一、千篇一律,考试答案为唯一,忽视了青春期学生身上的巨大创造潜能,更忽略了人的大脑结构获取信息的规律性。长期的教育过度强调学生认知的发展,使大脑左半球过多接受信息,而忽视了对大脑右半球的刺激,这样的教育形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新性发展。情境教学试图通过创设鲜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激发其情感的兴奋度,有利于促使大脑的平衡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起着关键性作用。
   二、道法课情境创设的路径探究
   1.紧扣核心概念,强化学生认知
   在道法课的教学中,多数教师都会通过创设情境来进行一定的理论讲授,而对情境创设的依据却因人而异。教师对情境素材的处理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而高效的情境创设一定是教师依托课标,在把握重要理论概念的基础上展开的。
   在讲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时,其中一个核心概念是“亲社会”。在授课中教师如何围绕“亲社会”一词来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是重中之重。认真研读教材,我们会发现教材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表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在多次教学反思中,我豁然开朗,本堂课的情境创设不就要围绕“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这四个词组来展开吗?我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选择新的班级重新尝试。学生通过创设的情境很快能说出亲社会就是要正气、向上、努力改变自己、服务他人,贡献社会,做一名有责任感的人,课堂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道法课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基础工作是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核心概念理论。以核心概念理论为引子来展开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抒发真实感受,这样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实现了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
   2.还原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求知
   理论源于生活。任何空洞的说教都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道法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课程,在进行基础的教学活动外,更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道法课教师如果只是围绕着书本理论空洞说教,不仅会让学生感到课堂枯燥乏味,也会让自己感到教无乐趣。
   道法课的理论知识全是依托生活,从社会生活中升华而来。在部编版七上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讲授中,我让学生通过“晒家风·比家风”活动,很多学生说出自己家中饮食、就座等孝敬父母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在进行八上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的讲授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不同场合应使用的规则标识图并让学生讲授设计的意图,学生乐在其中;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已有的规则标识图并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创新,积极投稿,以便自己的“小设计”被现实生活早日使用。
   总之,教学情境要紧紧围绕着生活来展开,这样的教学才有活力、有灵魂。
   3.编演情景剧场,挖掘课堂活力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道法课的理论性变得更强。尤其是从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开始,很多专业性的理论词语出现在教材中,这使初中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难度加大,对教师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教师如果一味地纯讲理论,教学效果甚微。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行为主体,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心骨作用。在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讲授中,教师可以大胆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编自演一些情景剧,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感悟知识、领会道理。
   部编版八下教材以“宪法精神”为核心,围绕“公民意识”与“国家意识”的关系展开,如果就宪法而讲宪法条文课堂会显得枯燥乏味。在进行《治国安邦总章程》中“规范权力运行”的讲述中,可以选择让学生自编自演“横沙村村民办理土地补偿款”的情景剧。一名学生扮演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一名学生扮演横沙村村民,第三名学生扮演公职人员的亲属朋友。在编演前,教师可以围绕“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等核心概念,引导三位学生认清自己的角色,并着重强调从反面教材进行编演。尤其是扮演国家公职人员的学生,行为语言更是要生动形象。课堂气氛随之活跃,学生更是从情景剧中明白了规范权力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正确行使权力。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宪法规范权力运行的最终目的是要规范公民权利,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符合“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基本原则,课堂在最后总结得到升华。情境化的课堂加深了学生对宪法原则、宪法核心价值追求的理解,突出宪法至上的地位。
   4.讲述典型案例,注重难点突破
   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要紧扣教学重难点并突破重难点,法律知识的讲授更是如此。对一些抽象不易理解的理论概念,教师可以选取典型案例,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在讲授部编版七下第九课《法律保障生活》时,我采取孙政才的案例講授法律特征,通过政府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对法律作用的学习。再如八上第五课第三框《善用法律》的讲授中,教师在引导青少年见义勇为并见义巧为时,可以通过最近热议的赵宇案来帮助学生理解正当防卫的概念,引导学生明确国家对积极弘扬社会正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力支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5.穿插多样活动,凸显学科光芒
   现阶段的义务教育授课对象都是零零后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开放、充满激情、才华横溢,教师在进行道法课的讲授中可以穿插系列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活动,来增添学科光芒。如部编版七下第一单元第二课《青春萌动》一框,就青春期间男女生之间朦胧的情感开展题为“青春期是否应与异性交往”的辩论赛,课堂气氛活跃。在辩论过程中,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青春期男女生之间朦胧的情感并不等同于爱情,爱情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能力。再如部编版八下教材很多正文都来源于宪法文本,我们每堂课在课前或结束时都会进行宪法诵读活动,每次诵读都选定不同学生进行领读。另外,在以单元知识为结点的基础上还可以举办宪法知识竞赛。竞赛的内容全部源于书本知识或宪法文本。竞赛的题目由学生自己选择并主持。同时举办的课堂模拟宪法宣誓活动让学生明白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高效完成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激发学生学习道法课的热情,立德树人的目标更是在无形中得以实现。
   责任编辑 邱 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41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