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视角下传统文化教育的改进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世界历史文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教育阶段,以语文学科中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为主要抓手,通过革新语文教学理念、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改进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等具体措施,以此来提高延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和覆盖面,坚定其民族自信心,增强其文化自信力意义重大。
   一、传统文化概念界定
   “传统文化”这一概念的形成是相对于“现代文化”提出来的。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国人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简单地解释为“古人所创造的可以用来供今人继承的文化成果”;或是直接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价于“儒家文化”。以上两种通俗的理解实际上大大忽视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性与丰富性。我国著名学者徐仪明在其著作《中国文化论纲》中明确提出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概念,他认为:中国文化或者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氏族社会晚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政治和经济状况,是具有各种知识价值的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传统文化主要表现形态
   (1)思想宗教
   自汉代以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就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释道思想为辅”的传统文化思想,并在封建社会末期,逐步形成了“三教合一”的局面。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积淀,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了内涵丰富、兼收并蓄的特点。从思想宗教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
   (2)文学曲艺
   文学与曲艺可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与亮点。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华夏文学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极具博大性与丰富性。从《诗经》到《论语》、《孟子》,再到《三国》《红楼》《西游》《水浒》,不可胜数的优秀文学典籍生动地记述了古人的生活、哲思、理想抱负与家国情怀。戏曲与文学作为华夏文明中的并蒂莲,涵盖了乐器、舞蹈、武术、服饰、美术等多种文化元素,故而誉为国粹,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所在。
   (3)社会习俗
   社会习俗也是最能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饮食服饰。中国的酒文化、食文化、服饰文化都是极具代表性的。第二个是节令节日文化。像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等都是对古人智慧与生活状态的最真实记录。
   三、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改进路径
   1.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1)树立正确的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价值和终身学习观
   一直以来,受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很多人对于教师这一职业大都有这样的一种看法,即:教师就是一个教书匠,主要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要将必备的知识及时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受这种价值观念的影响,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普遍不够高,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厌倦、浮躁的心态,不能够专心于三尺讲台。鉴于此,笔者建议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群体,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以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努力研读传统文化经典篇目,并将其与日常语文教学环节紧密地衔接在一起,促进个人在精神思想、教学理念、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提升,力求使自己成长为在传统文化教学方面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2)全面提升语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
   语文教师是进行传统文化知识讲授的主力军,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对于优化初中语文教师团队师资力量,強化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很有必要。例如,在语文教师未正式入职之前,各个高等师范院校需要加强对师范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力度,通过开设必要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营造良好和谐的“讲传统、重文化”的学习氛围,并结合自身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自身的办学宗旨中去,使师范生在校期间能够有充足的机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2.探究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执教过程中大都是将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教学上,主要形式不外乎听写、背诵、摘抄、模仿等,学生所学的内容大都是最基本的字词句段篇章。实际上,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教学素材,它们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是初中阶段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内心的文化认同感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变通,就地取材,将教学重点逐步转移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解读上。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中的《散步》这篇文章时,文章通过讲述作者一家四口去公园散步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再如,在学习《论语十则》这篇文章时,文中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为准则深刻地诠释了儒家的核心主张——仁义。
   3.编写传统文化特色课程
   为了进一步增强语文课堂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作用,各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围绕“传统文化教育”这一主题,通过整合教材资源,革新教学方式,编写专项的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特色课程教学主题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观时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千篇一律的教学目标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丰富多样的社会发展和个人培养要求。鉴于此,各个初中学校要综合考虑自身的教学理念、地域文化特色、传统文化教学定位、学生的现实需要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教学主题。例如,可以以“诗性教育”为主题,具体下分为环境类、人文类、感恩类、智慧类、生命类、创造类系列模块课程,以传统文化中“诗歌”这一核心元素,将其与我们当下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机地串接起来。
   (2)自主编写配套校本教材
   开发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仅仅依靠以往的语文教材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要结合既定的特色课程主题自主编写配套的校本教材,特别是语文教材中落下的“遗珠”,要作为自编教材的重点关注对象。例如,以“儒学经典天天读”为主题,教师可以从《论语》《孟子》《中庸》《聊斋志异》《太平广记》《荀子》等经典儒学著作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篇目,从儒家思想发展史、儒家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等角度编写校本教材。    4.丰富课外传统文化资源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事业带来了极大的便捷,网络学习已成为时下师生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依托高度发达、互联互通的互联网企业,能够为日常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除此之外,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方面的有效应用,能够同时集“音、字、画”于一体,这更加贴合与初中生的学习习惯,有助于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增添语文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趣味性。就当前的教学情况而言,有以下几种常用的网络教学手段。一是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制作教学课件、电子课件、教学视频等配合教学使用,通过在课堂上融入声音、图片等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通过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慕课等渠道,供学生在课余时间结合个人兴趣爱好,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2)结合节日资源
   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这些传统节日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向学生普及推广传统文化知识是较为合理的方式。例如,以“端午节”为例,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围绕“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习俗”等内容分小组讨论,基于此,带领学生品读体会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主要作品,如《离骚》,或者是阅读一些相关的课外资源,如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端午的历史教育》。这樣一来,以“端午”为线索,就地取材,现身说法,能够实现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学由知识教育向思维教育、能力教育方面的转化。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尤其是传统文化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新时期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完善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各中学要高度重视这一时期对学生的传统文化输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定新生一代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使命感。
   参考文献:
   [1]浅谈“国学热”背景下语文教育中的国学教育[J].高雅.课外语文,2018(19).
   [2]语文教育视角下传统文化教育的改进路径[J].蔡帆.语文建设,2017(14).
   [3]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浅议[J].贾娟.北京民俗论丛,2017(00).
   [4]浅谈国学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J].戴泽睿.赤子(上中旬),2017(06).
  王利胜,江苏省句容市华阳中学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528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