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式”家长学校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着许多误区,家长迫切需要得到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而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与家长的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昆山市教育局在以“共育、共建、共享、共生”为目标的家校合作实验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开展了“走班式”家长学校的实践研究。这种创新型的家长学校模式,具有形式更灵活、目标更集中、评价更多元的特色,家长可以通过理论学习、体验感悟、实践操作,多角度地获得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关键词:走班式;家长学校;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1A-0039-04
为解决家庭教育指导与家长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昆山市教育局尝试开展了“走班式”家长学校的实践探索。
“走班式”家长学校是指在多元发展与个性发展理念指导下,借鉴基础教育“走班上课”的经验,让家庭教育更为有效、更有品质的家长学校模式。与当下许多学校开办的家长学校相比,“走班式”家长学校具有很大的优势:一是针对性更强。关注不同类别家长的实际需求,加强对特殊家庭,特别是对弱势群体家长的指导。二是形式更灵活。“走班式”家长学校对“授课式”“座谈式”“体验式”等模式进行了整合,使家长通过体验、感悟、实践、学习综合为一体的“走班式”家长学校实践,多角度地获得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家庭教育能力。三是评价更多元。在开展授课或实践时,设立观察员制度及评估制度。每一位指导师在讲课时,至少有一位资深指导师作为观察员,在活动结束后进行督导评估,参与的家长通过填写反馈表,对此课进行评价,以此来促进“走班式”家长学校质量的提升。
那么,“走班式”家长学校如何运行呢?
一、“走班式”家长学校的项目运行机制
建立“走班式”家长学校的项目运行机制,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老师如何选?昆山市尹弘敏、沈亚芬两个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汇聚了昆山市优秀家庭教育指导师60余人,从中挑选了30人组成“鹿城家庭教育讲师团”,并通过项目化运作,邀请名师对讲师团进行专项培训,使指导师具有参加此项目应有的专业水平。
2.课程如何设?邀请专家团队和指导师一起来设计课程,力求课程体系明确,内容科学实用。“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分为大小“两张菜单”,以及相应的大小“两种课堂”。首先是大菜单,即通识课菜单——2017年初,昆山市出台了《昆山市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大纲》,对于各年段家长学校的授课内容进行了梳理,体现的是各年段家庭教育指导中的共性问题。这份大纲成为“走班式”家长学校通识课的设计依据。“走班式”家长学校最具特色的是“小菜单”,这份菜单聚焦家长的具体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体验课程。这些体验课的选题来自对一线教师、家长的问卷调查,来自家长最集中、最关心的问题。2016年,苏州市教育局推出了1-9年级的《苏州市家庭教育家长读本》,这些读本成为我们设计家长体验课的蓝本。
3.基地如何定?为了推进此项目的研究,尽快积累经验、及时调整,我们在城区、开发区、乡镇分别建立了8个实践基地,组成联盟学校,开展“走班式”家长学校的尝试。这8个实践基地分别是:地处城区的娄江实验学校;地处开发区的开发区实验小学、兵希小学、包桥小学;地处乡镇的周市镇永平小学、周市小学、陆家镇菉溪小学,以及正仪中心小学下属的完小校——黄泥山小学。我们在这8所联盟校中充分实践,不断调整,对整个项目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也积累了面对不同区域的不同家长开展此项目的丰富经验。
二、优化“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的设计
为增强“走班式”家长学校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优化课程设计是关键。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以《昆山市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大纲》为纲领,以《苏州市家庭教育家长读本》为蓝本,扎实有序地开展以下六方面的课程实践,优化整个课程设计。
1.需求评估。团队设计好家长问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的文化水平、家庭教育的认知,存在困惑点等,并进行家长需求的分析。
2.主题分析。我们既要评估家长需求,也要结合“立德树人”的德育要求,用三维分析法进行主题分析,即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既要考虑家长的实际需要,也要结合各年龄段学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更要遵循国家对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
3.通识讲座。讲座的主题主要围绕家庭教育通识,让家长了解学生发展的一般特点,以及相应的教育原则和建议。每个年级的通识讲座务必紧紧围绕这个年龄层次学生的发展特点来设计,并引导家长注重自我教育。
4.分层走班。在对家长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指导教师给家庭教育水平层次不同的家长上不同的家庭教育指导课。每一个主题的课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唤醒课,主要是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第二层次是赋能课,主要是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班主任可以指导家长按照各自不同的需求和实际家庭教育水平,选择参加不同的培训课程。
5.家庭练习。每一堂赋能课后,团队都要设计训练表和评估表,同时建立交流群,指导家长带领孩子进行家庭练习。家长可以自愿选择参与课后的21天打卡活动,进行打卡和定期反馈。授课指导师和课程助理会及时收集信息,并指导家庭坚持练习。
6.效果评估。对效果和质量的追问是“走班式”家长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来自家长的反馈便于我们了解课程的实际效果,给我们调整、改进课程提供必要的信息。同時,团队对于课程的反复打磨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做法主要有:(1)设立观察员制度:每堂课至少要有2位指导师担任观察员,记录家长体验课的授课情况,以便于在授课结束后进行复盘和督导。(2)设立课后研讨制度:先由上课的指导师介绍课的设计和授后反思,再由观察员反馈体验课堂中教师的表现、家长的反应,评估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最后由指导师根据观察员的建议再次对课程进行研磨、调整和试讲,使课程更加科学规范,并适应家长的需求。 三、细化“走班式”家长学校的运行模式
“教育无小事”,项目的实施细节必须考虑周全。以实验基地昆山市周市镇永平小学为例,“走班式”家长学校的运行管理流程如下:
1.提供菜单。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家长学校的计划,同时制定出每学年家庭教育指导的大菜单(即年级家庭教育的讲座系列)。除此以外,还有“走班式”的小菜单(即活动体验型的小班制课程)。我们根据需求评估和主题分析,提供三年级“走班式”家长学校的课程菜单(如图1)。
2.编制课表。通过问卷调查,学校进行汇总及分析,对家长学习需求进行分类,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确保家庭教育课程化实施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根据家长填写的“走班式”家长学校预约网络调查表,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家长对课程的需求,编制课程表,确定“走班”的教室及相应课程的指导师。如三年级家长有300人,其中90位家长选择“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30位家长选择“孩子不喜欢看书怎么办?”98人选择了“孩子做作业拖拉怎么办?”40人选择了“孩子玩手机上瘾怎么办?”24人选择了“孩子总喜欢发脾气怎么办?”12人选择了“其他”。因此,“走班式”家长学校的课表可设置如下(见表1):
3.确定形式。与普通家长学校主要采用大讲座的授课模式相比,“走班式”家长学校的形式更灵活多样(见表2)。“走班式”家长学校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整合运用,交错渐进,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弥补其不足,实现家长学校教学效益最大化。学校可发出《告家长书》,明确家长学校的时间、签到地点,并对“走班式”家长学校进行简单介绍,邀请三年级的家长参加家长学校学习。
4.互动体验。《告家长书》上附有三年级家长体验课的课表,家长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选择自己想参与的体验课。学校可以从选课软件中导出家长选课信息,制成签到表。首先,家长在签到时明确自己要“走”进哪个体验教室听课,并领取《“走班式”家长学校反馈表》。接著,家长在报告厅集中听取家庭教育通识课,获得教育该年龄段孩子的家教常识。最后,在志愿者的引领下,家长“走班”到各个教室参加互动体验课程。
四、推广“走班式”家长学校的实施经验
上半年,昆山市“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在实验基地学校进行了10轮试验,获得了家长和学校的肯定。但是,讲师团的人数极为有限,若要满足更多学校和家长的需求,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走班式”家长学校的模式,就要培养更多的讲师,并将成熟的课程通过这些讲师推广到各个学校。基于这样的考量,我们在黄泥山小学这个农村完小校率先进行了试验。我们采用“一对一拜师”的方式,请工作室课程研发者跟黄泥山小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们结成对子,二次开发适合黄小的家长学校课程。通过两个星期的研磨和试教,6位年轻的指导师已经能够驾驭家长体验课。一堂60分钟的家长体验课真让人意犹未尽,讲师和上课老师一起对课堂进行了拓展——再用20分钟时间进行“你问我答”,家长们既可以就今天探讨的话题再进行深度提问,也可以分享自己听课的收获。现场问答和互动对于年轻的指导师来说,真是不小的挑战。活动结束后,工作室成员照例齐聚一堂,对当天的家长体验课进行第三次打磨。
至今,“走班式”家长学校已经辐射到8所城区学校和12所乡镇学校,服务7000多个家庭。这个项目入选2018年度“昆山市十大志愿者创新服务项目”,团队也因此获得“苏州市最美教师志愿者(团队)”称号。实践证明,“走班式”家长学校模式的构建,促进了家长家庭教育理念的提升、家庭教育方法的改变,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李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54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