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因此,绝大多数的高中地理教师尝试在教学中渗透地理核心素养,即不但要教授给学生地理知识,还要使学生具备地理思维,并将地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应试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以地理的思维分析地理问题,具备地理核心素养。因此,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教師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由于地理这门学科涉及较多的综合性内容,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较多系统性的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具有一定挑战性。但是,培养学生具备地理思维能力后,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观念与情感价值观,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潜能,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
虽然当今教育界已经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内容有一定的认同,但是在目前并没有对地理核心素养给出明确的定义,从现有的研究与高中地理这门科目的独特性质与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有效的分析得出,地理核心素养指通过地理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具备个人长久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理相关知识与对知识的使用能力,在培养学生具备正确情感价值观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地理认知能力与世界认知能力。
(一)掌握具备终身发展所需的地理知识与技能
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所涉及的研究内容相当广泛,由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共同构建成完整的地理教学内容,二者之间相互融合。高中教育阶段地理教学,需要培养学生掌握不同层面的地理知识,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要将不同层面内容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建立起有效的关联,这就要求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结构具有良好的认知与构建,以人类活动与地理知识之间的一切关系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对地理的相关要素展开认识与分析,将其内在的关联有效地进行归纳与整理。与此同时,高中生要将地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串联在一起,关注生活中的相关要素,以生活为出发点,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究,掌握的地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对实际问题解决中,从而实现活学活用。此外,学生在对基础的地理知识及相关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后,还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例如:绘制地理相关图表、综合分析地理知识及相关的地理计算等地理技能。由于地理这门学科自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地域性。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与空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以综合的思维方式对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进行多视角的分析,在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础的空间思维与分析能力的基础上,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把握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认识到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同时,了解地理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差异。
(二)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具备正确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地理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不论是采用何种教学方式与方法都经过不断教学实践归纳总结得来的,不仅仅是在地理学习中,在其他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依旧能够发挥作用。教师在教授高中地理课程时,根据就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与实际掌握情况,能够推导出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在地理课程中逐渐形成地理思维模式,并且能够运用地理知识研究相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地理学习的实用性。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不断地探究,从中获得更多的科学学习方法。
(三)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学生自身的情感价值观决定了其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所持有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活动,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到教学中,并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地理核心价值观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宇宙科学观,培养学生具备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的意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而不是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学生能够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与家国情怀。
二、 培养学生具备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在教学中渗透案例,向学生渗透协调发展理念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以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核心的内容占据了大部分比例,学生一旦形成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便可以更好地理清人类社会生存环境及相关文化与自然地理之间的关联,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地理教材中的地理知识相结合,提升地理教学课堂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例如,教师在讲授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环保出行”为主题展开讨论,从而让学生对公交车出行与私家车出行的利弊进行分析,并结合出行方式与我们日常生活活动、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选择公交车出行,对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具有积极的影响,而选择私家车出行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有效的推动力。这种将地理知识用于对生活实际问题思考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显著地引导学生清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通过比较,提升学生对区域的认知能力
在学习地理这门学科的时候,要考虑到其特有的区域性,提升学生对区域性的正确认识是地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引导学生对不同区域的整体特征有效把握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对不同区域进行准确的定位。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分析来看,很多学生具备识别地图的能力,但是,进一步对地图进行分析对学生来说存在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着重对学生的地域分析能力加以培养,多安排学生进行一些对比分析练习,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主动进行学习。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教师在讲授《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我国不同地区的旅游城市,例如:哈尔滨、重庆、三亚等,引导学生从气候、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多层面掌握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提升对地域问题化与城市景观的认识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通过调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上,将地理知识的传授贯穿于相关的地理实践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调研活动,为学生培养实践动手操作的地理学习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在具体的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将地理课堂教学与课下实践活动之间构建有效的关联,培养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中,例如,在学习水资源合理可利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同将地理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问卷调查、访问等方式对当地的水资源和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并要求学生独自完成调查报告,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意识到我国乃至全球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使得学生具备珍惜水资源的意识,从而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观念。要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地理核心素养,势必要对这个高中地理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以新课标为指导,对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更新,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究,创新教学方式,以科学适宜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形成。
(四)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丰富学生的学识
高中地理教材蕴含了大量的知识内容,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地理教师不能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教授一些难度较高的地理知识与自然现象,而是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设备将复杂难懂的地理知识,以简单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得学生在学习相关地理知识的时候,能够产生直接的画面感,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升地理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提升参与地理课堂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晨昏线”相关内容的时候,由于很多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相对薄弱,难以掌握晨昏线的限定,对晨昏线的计算方法也不够熟练。此时,教师可以要利用多媒体设备的视频影音功能,为学生展示地球运转的轨迹与太阳运转的轨迹,让学生通过细心观察,掌握地球昼夜交替的具体变化过程,并根据教师的演示与说明,对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理解与总结,在晨昏线与太阳的照射直角相互垂直,并且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时,随着地球的自转,晨昏线将逐步向西移动。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与空间思维能力。
三、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时期,通过对学生进行地理核心素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具备价值判断能力、地理认识能力及实践行动能力。不仅要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还要不断地进行深化,由于高中地理这门学科涉及众多的知识内容,不同的要素之间有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将生活实践与地理知识相结合,为学生安排实践活动,并利用多媒体技术设备进行教学辅助,在培养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宋波,林琳,赵秋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以“京源学校及其周边地区地质遗迹寻踪”课程为例[J].地理教学,2018(13).
[2]楊云.浅谈高中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7:22.
[3]张彩玲.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7(2).
作者简介:王富强,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清水县第六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07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