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思维导图 创新数学思维促进智慧生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数学作为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正是学生认识现实世界的锐利武器。小学生的本质特点就是不断成长,那么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的拓展,通过立体关注思维,应用思维导图,创新智慧教育教学课堂新模式,准确把握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积极探索培育数学核心素养的途径与方式,达到精准教学和个性化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实现智慧人生。
关键词:思维导图,数学思维,智慧生成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智慧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以可视化的形式表示出来,同时不断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生成数学智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整体实现这些目标,我们的智慧课堂教学可以应用思维导图来促进智慧生成,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在智慧环境下,用图解和网状结果储存、组织、优化和输出信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联系新旧知识,发散思维,主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一、 关注数学思维,巧借思维导图,生成策略优化智慧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具有促进作用的。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整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归纳出同一类问题的解题思维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学生做出正确的分析等,那么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思维会变得流畅、严谨、灵活和变通,甚至能够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
思维导图在整合知识的过程中把知识结构性和关联性体现出来,这还能够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仔细观察,聚焦问题的本质,在“变中求联、巧中求智”,大大地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基础技能。那么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呢?
如思维导图:
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加工整理易于自己理解掌握的数学概念,通过对图形本质与规律的分析与综合,从而清晰、准确地分辨清楚图形的异同点,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灵活运用知识以及方法策略,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成策略优化智慧。
二、 创新数学思考,应用思维导图,建构智慧知识系统
布鲁纳指出:“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连接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思维导图是一种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思维工具。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把知识进行系统归类、综合、整理,形成创新的数学思考,建构智慧的知识系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数学智慧生成。
(一)聚焦本质,分析图形元素组成
组成图形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点”“线”“面”。但是在不同的图形当中,这些基本要素的名称可能不同,因为这些基本元素的不同组合就会构建出不同的图形,那么我们就要聚焦图形的本质,通过分析这些要素的共性,借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整理。
根据“端点”,我们可以判断线为:“直线”或者“射线”,又或者“线段”。根据“交点”,我们可以判断同一平面上线的位置关系为:“相交”或者“平行”,或者“重合”。而在“角、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点”被称为顶点,那就需要再根据图形的其他特征进行区别判断。借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图形有“顶点”?
(二)抓住特征,梳理图形结构关联
许多图形有共同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又存在着许多错综复杂的联系。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关系如果仅仅靠记忆,那么学生是非常容易搞混淆的,这时候,我们可以立足于思维导图,来分一分、理一理,梳理图形的结构关联。
例如“三角形”,应用如下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抓住图形的特征,梳理其中的关系。
例如“四边形”,巧用如下思维导图,便可帮助学生梳理清楚结构关系,从本质上理解图形的特征。
(三)扎实技能,明晰圖形计算方法
要说图形的关系错综复杂,那么图形的计算方法就要用千丝万缕来形容了。例如在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我们要扎实学生的技能,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与图形之间是可以通过切割、组合等多种方式进行互相转化的。而这种转化在推导“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时候,就已经运用其中了。我们可以结合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明晰图形的计算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会知识的过程当中,要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的思维为主要形式,我们需要从他们的视角出发,以创新的数学思维方式,将高效的数学方法融会贯通于数学问题中,优化数学策略,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使学生达到真正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在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中,促进数学智慧的生成。这样的教学探索,学生成了学习探究的践行者,成了会观察,会思考,有价值的人。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史选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康世刚.数学素养生成的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3]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陈小敏,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晋光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07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