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主题探究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所谓主题探究模式教学,是指学生围绕着老师或课本制订的主题,为探索研究其中的知识,自发地进行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一般主题探究模式教学的流程有六步,从制订主题到分工合作,再到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答案,还要进行成果的展示并讨论,最后一步是评价和反思,完成以上六步,才算主题探究模式教学的完成。而初中信息技术在主题探究模式教学的应用上还有着些许不足,因此,为促进主题探究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笔者将根据主题探究模式教学的特性,分析其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主题探究模式;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成为了现代人们必需掌握的一项技能,在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因为信息技术加入得较晚,因此在教育模式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主题探究模式因为其在教育上多变的教学风格,被很多教师运用到了信息技术教学上,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接下来本文将以初中为例,分析主题探究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应用策略。
  一、 主题探究模式的特性
  (一)自主性
  主题探究模式在应用中,探究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大多数时间都是学生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进行探索的,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辅助者在一旁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探究方向走,并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答疑解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主题探究模式有着很强的自主性,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激发他们动脑的频率,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角色性
  应用主题探究模式进行教学,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以说教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而学生大多数时候也是根据教师课堂上讲的重点进行背诵和练习。但在主题探究模式下,学生和教师的角色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师由主到次,成为课堂的辅助,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而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主动去学习,遇到难点再去求助教师。这样的角色转换,让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活跃,也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具有很大的影响。
  (三)问题性
  主题探究模式虽说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时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而引导的关键就在于问题的提出。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完成课题。因此,教师在主题探究模式中,需要不断为学生提供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探究方向,同时用问题吸引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地投身到主题探究中。
  (四)程序性
  主题探究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比起以往更重视结果的教学形式,它更重视学生探究主题过程。因为,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在思考和实践的,他们在思考和实践中得到的一些知识,要比单纯给出的结果更重要。因此,虽然很多时候学生即使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也依然存在问题,但这并不代表着此次教学的失败,因为,探究本身就是学习。
  (五)开放性
  主题探究模式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这很好地符合了教育改革所提出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不再死读书,而是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留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灵活,知道学习的方法,掌握学习的技能等。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拥有独属于自己的探究方案,得出与其他人不同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千篇一律,而是富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也让学习变得有了更多的可能。
  二、 主题探究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确定主题
  确定主题作为主题探究模式的根本,决定着之后学生的探究方向,以及探究方式,对教学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要确立一个好的主题,需要满足诸多要求,总的概括下来主要有四点。
  其一,主题要足够明确。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明确的主题有利于主题探究模式的开展。因此,作为教师,在选择主题时,一定要对初中信息技术有充分的了解,并明确知道自己所要教授的重点以及特点,然后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调整难度,最终再确立主题。例如,七年级上册《构建信息安全屏障》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确立主题时,应该明确这一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知道它的特征以及防治方式,并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因此,教师在确立本节课的主题时也应该围绕这一个重点展开。
  其二,主题要富有趣味性。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想让主题探究模式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求知欲,这就需要教师在设定主题时还要满足趣味性这一特点。平时学生们也都经常上网,信息技术应该属于一门对实用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因此,想要从中找到趣味性,其实比起其他课程要容易很多。但是,作为教师要把握好分寸,在满足趣味性的同时,依旧不能丢失了这门课原本的意义,让学生真正地学到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将趣味与课程理论相结合,如此,才能确立出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主题。例如,在七年级信息技术《制作电子期刊》一课的教学中,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利用网络制作电子期刊,因此,作为教师为了让这次的主题更具趣味性,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制作一期人物期刊,期刊的内容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同学或老师。而要完成这个主题,就需要学生从期刊的封面开始制作,然后再到目录以及之后的期刊内容,让学生通过这次的主题,能够熟练地运用word文档进行图文编辑,同时还熟悉页眉、页脚等细节的文档处理方式。而且在制作期刊的过程中,学生还要去了解自己所要撰写的人物,既具有现实意义又不缺乏趣味,同时,本课时需要让学生掌握的技能都能用到。
  其三,主题要具有合作性。主题探究模式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确立主题时最好能够考虑到这一点,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信息技术的奥秘。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看到事物的不同面,在分享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在交流中让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加的深入,從而学到更多的东西。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搜索信息编码》一课中,教师在创设主题时可以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先设定一个情景:本周末,学校要组织一次郊游,需要同学们提前了解一下周末的天气。那要知道这个信息,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获取,同学们可以分成小组讨论一下。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讨论中就可以互相补充着,知道各种不同的答案,像打电话、看电视、查阅报纸等等。最后,让学生们讨论一下每个答案的优势,选出最优的获取天气咨询的方案,这样学生为了说服组员,又会找出不同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论点,从而总结了网络获取信息的特点。这样的教学主题确立,让学生的参与兴趣增强,同时又锻炼了团队合作的能力,让主题探究模式的效果更加显著。   其四,主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好的主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主题焕发出新的亮点。而且创新型的主题也更能带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获取满足感,从而提升学习的自信心。如此对于提高学生计算机技术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制作电子板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确定主题时,就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自己喜欢的书制作一个带有个人风格的电子板报。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知道电子板报的制作流程,以及所需要的信息技术工具,同时对于学生的创意能力也会有一个锻炼,与此同时,在同学们之后的互相欣赏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二)确定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
  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主题探究模式的教学中,有了主题还要确定课程的目标,因为这确定了学生探究完之后,能学到什么知识,也算是为学生指出方向,让他们不至于像只无头苍蝇,不知如何下手。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在确立了主题之后,向学生提供本课时的任务目标,引导正确进行探究,节省学生的探究时间。例如,在七年级下册中关于《创建数据图表》一课的教学中,在确立了主题之后,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学习这一课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学会使用Excel制作简单的表格,能独立完成课程表或同学通讯的表格制作。让学生制作中了解表格的功能,体会表格的特点。
  (三)及时安排实践培训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想主题探究模式的效果更出类拔萃,那么在对所学主题有了一定了解和探究之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及时地进行实际训练。这样学生就可以将自己探究的成果在实践中做个检验,既能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同时也能检验一些探究的正确性。例如,在学习八年級上册《图像处理》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图像的获取途径,以及处理图像的一些基础操作,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去获取图像做一个平面设计图。通过实际操练,处理图像过程中应该会用到什么,从图像的色彩处理到图像合成以及修补特效等都会涉及到,让学生对图像处理更加熟悉,同时也对平面设计更加熟练。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学生可以及时询问教师,及时解决,大大增加了信息技术的学习效率。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主题探究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基于它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上做出改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学之间多交流合作,让主题探究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顺利开展,让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取得良好成绩,计算机素养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范金霞.主题式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7):116.
  [2]洪小惠.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8(12):20.
  [3]吴贵祥.主题探究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135.
  [4]朱小波.主题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4):38-41.
  作者简介:吴嘉玲,福建省晋江市,晋江市华侨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44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