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焦振东
写作教学指导,很多地方往往是以写作知识(甚至是文体知识)加上范文(甚至是中小学作文选)为主,形成了一些套路,反复训练学生。走出这个误区的路径,除了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多读多写多思考之外,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逐渐把握写作的基本规律,逐渐学会写作,也很重要。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初中阶段要求“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提高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此版课标特别强调在言语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虽然很多老师有积极的探索,但笔者以为仍然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在高中写作教学中进行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力的培养这一观点。思维导图确实是很好的学习支架,可以运用在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诸多环节,帮助我们拓展视野,理清思路,使结构更加完整和严密。而且在利用思维导图学会写作的同时,能够发展思维,使思维更清晰,更全面,更流畅,更富有创造性。
一、思维导图是什么
思维导图,顾名思义,是表现思维导向、引导思维的图形。它能反映思维过程,几乎所有与思维有关的大脑活动都可以用思维导图表现出来。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因此,思维导图自提出以来便广泛运用于全世界的很多领域,我国包括教育界在内的各个行业一直关注对思维导图的研究。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学习写作必须建立在轻松理解,快乐应用的基础上,如果一味地进行写作知识的讲解,只会使学生徒添伤悲,对于提高写作兴趣毫无益处。因此,思维导图与写作相互结合,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激发其创新能力,更好的做到个性化写作,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些方面的改变最终会带来写作方式向自主写作、个性化写作、有意义写作的成功转变。
二、运用思维导图对提高写作思维的意义
在写作的起始阶段,思维已介入。思维是习作过程的核心,只有抓住思维这一条主轴,作文才能有深度、有广度。正因为思维与写作的最密切的联系,顾振彪先生指出:“启动思维操作,是牵住了作文训练的牛鼻子。”
虽然传统的作文教学实践也很重视思维的培养,但并没有教学生具体可操作的思维方法。思维导图的引入,解决了这一个问题。思维导图能反映普遍思维过程,也就必然能反映写作这一特定思维过程,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训练中,通过对写作思维过程的精细剖析和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掌握作文规律,发散思维,理清思路,使文章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1.丰富写作素材
有些学生总是觉得没有素材可写,无米之炊焉能写出高品之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拓展素材的探寻空间。对于一个物品,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作发散性的思考。可以从外形特点、原材料、制作工艺、现实用途、文化内涵、相关历史等角度思考,还可以从外形特点这一点继续作发散性的思考,如形状描述、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比较、相关联想等等。可以一直想下去,这样的思考何愁没有写作素材呢?
2.拓展写作思路
对事物的了解增多了,写作素材丰富了,就为更好地理解事物从客观上提供了可能。由此,我们的写作思路就拓宽了。我们可以写一人一物的记叙文,可以写出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可以写出抒情化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可以写出理性化的议论文……总之,随着素材的丰富,各类文体的写作思路也可以丰富多彩。只要想得到,我们就可以写出来。
3.提升创新能力
学生的写作从模仿开始,但不能只停留在模仿阶段。我们经常读到一些优秀的作文,但总觉得难以模仿、难以超越。运用思维导图,我們可以形象揭示出其写作思路。思维的目的在于迁移,在于由此及彼,若只停留在个体分析则毫无价值。我们可以由具体的写作思路,延展到一类文章的写作思路。由此提炼、模仿、发散,我们就可以在不断学习、阅读的基础上提升创新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实施建议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写作训练就是训练思维的过程,各种不同的思维形式和活动贯穿于写作的每个环节。一篇习作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写作思维的正确、深刻、新颖程度,这个过程需要综合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如何让思维导图和语文习作教学完美结合呢?通过研究,我们找到了适合高中语文习作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现在以“起点是指开始的地方或时间。起点,意味着从零起步;起点,又意味着新的出发”这篇新材料作文写作为例,介绍我们设计并使用的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流程:
1.初步构建思维导图,确定主题,集素材,做好写作准备工作
美国教育专家西奥多海伯曾说过:“要想把习作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构建思维导图主要体现在课前准备工作上,教师通过布置学习任务,启发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先自己来预习功课,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构建本课的思维导图架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对新知识进行整理预习就可以提前发现问题,这种预习方式更高效,并且在重点、难点部分会做出标记,上课时对这部分知识加深理解,这样更能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记忆力,也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2.思维导图互动交流,完善导图,理清思路,搭框架,提高课堂效率
交流思维导图主要体现在课上的互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此次写作内容展开討论,每组6~8人,这样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思维导图结合本课的知识点来表述,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在提出自己问题的同时也可以认真思考别的同学不同的想法,还能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大家交流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讲解,这样学生在有了新的观点和想法就赶紧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记录,既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可以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消化。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都是有一定思路的,把握了这个思路,我们才能发现文章的主旨。
此环节通过材料的取舍,我们继续引导学生编辑并重新调整思维导图,使其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这时整篇作文已经选择好了一条最佳思路,接下来,我们引导学生充实它、丰富它,挥笔成文。
3.整理、创新思维导图,突破阻塞,强化知识要点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在每节课结束后都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思考,思考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所获得的教学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教师重点参照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通常能够从中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有时还会发现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其中发现的问题症结,笔者认为这个难点便是东尼·博赞在《博赞学习技巧》中提到的“写作阻塞”。怎么办呢?将这个“写作阻塞”作为一个主题,另画一幅思维导图,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东尼·博赞在《博赞学习技巧》一书中指出:“如果你又一次感到思维枯竭,那么可以在关键词和关键图像上添加一些新的线条分支。这样,你的大脑里天然的完整倾向就会用新的词语和图像来填充这个空白地带。”我们就是这样去指导学生创新导图,突破阻塞,使文章精彩起来。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思维导图在高中写作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也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写作的积极性,真正意义上提高了写作水平。同时教师也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写作要求上,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给学生呈现出更直观的教学内容。通过对作文思维过程的剖析、展示,帮助学生掌握习作方法,提供思维训练。学生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理清思路,突破阻塞,展现精彩。
参考文献:
[1]杜新建.思维导图:在记叙文写作中的运用[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
[2]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博赞学习技巧[M].卜煜婷译.北京:化学出版社,2015.
[3]罗文君.“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
[4]王立根.思维导图:作文构思的有效工具[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
[5]赵迪.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7.
[6]黎春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中的教学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18.
焦振东,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847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