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策略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觉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策略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其实质是让小学生感知、学习数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既有完整的研究性学习,又有部分研究性学习,而且应以部分研究性学习为主,“研究”应成为普遍的要求;既有发现式研究性学习,又有接受式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调控,重视学法指导。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策略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輸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以“研究探索”为载体,在探索过程中先形成核心研究问题,再让学生通过分析研究,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构建知识模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学习方式。研究探索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取了学习策略,提高了学生能力,为今后的主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善于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通过生活情境转变成探索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参与探索、亲身经历问题解决、模型构建等,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一)部分研究性学习——研究、探索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普遍要求
  小学生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1. 形成研究的问题;
  2.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基础及经验提出假说或猜想;
  3. 进行分析研究,证明猜想;
  4. 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构建知识模型;
  5.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则往往是不完整的,多数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只由上述的某些步骤组成。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在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后可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对圆形及长方形纸片进行对折,并对其中的一半涂上颜色,感受平均分,在此基础上说说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几份,理解二份中的一份,引出二分之一,得到1/2这个分数。这个分数不是老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获取的。这一过程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们不应拘泥于研究性学习的几个环节,“研究”的因素是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应该成为普遍的要求,这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策略的核心所在,我们应确立这样的观念。
  (二)指导型研究性学习——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策略性的指导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主动收集信息,自主探索研究,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小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强,思维尚处于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知识水平、探索方法都不足以支撑他们进行独立的探索性学习。因此对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要采用半扶半放、扶放结合的方式进行。例如研究的问题教师要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也可以教师直接提出。研究的过程可以通过问题链来引导,也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操作活动、图表直观演示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三)多样化研究性学习——发现式研究和接受式研究并重
  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分为两大类:接受式研究性学习与发现式研究性学习。接受式研究与奥苏贝尔提出的接受学习有本质的区别。接受式研究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在自学的基础上经过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获取知识的过程。当然,教师的讲解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老师可提供一些学具(如长形纸、一米长的线段、泥人图案等)让学生操作、观察、研究。在学生获取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课本,自主梳理、加工信息,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小学生研究能力有限,上课时间短,且在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中又有许多规定性的内容,发现式研究和接受式研究并重十分必要。
  二、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研究性学习策略的实施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是教师的灌输,而是自身的主动探索。学生的研究能成功吗?怎样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效益呢?简言之,既要重视教师策略性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两者的完美结合。
  (一)创设问题情境,生成研究问题
  小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起点是形成核心的研究问题。课始,教师需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活学生思维,激发探索兴趣。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凝练问题:①下发印有平均分成12份线段的长方形纸,学生观察图形,在图上标出1/3、2/6、4/12的点。②在三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中分别用阴影表示1/2、2/4、4/8。③分别表示24根小棒的2/6和4/12。④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经过操作很容易发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变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时学生的思维已经聚焦于分子和分母的变化规律上了,产生了研究的欲望。
  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有必要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有“问”可想,有“问”可研。一般可以在这样几个环节上找问题:一是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二是在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上去找;三是在知识的归纳和分类上去找;四是在知识的作用和应用方面去找。同时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将研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
  (二)组织合作学习,促进主动建构
  在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常常需要分小组进行操作实践,同时也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个性化的,由于他们生活经历、知识基础的差异,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也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可以让学生通过听取别人的不同见解,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有必要建立学习小组。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我们常常面临着学生学习水平不一致的问题。如何让不同发展水平学生都能解决问题呢?我们可将学习水平上、中、下的学生合理搭配,推荐一个学习水平较高、责任心强的学生为组长,让不同层次学生的信息联系和反馈信息在多层次、多方位上展开。   小组合作除了搭配合理外,还需要分工明确,加强协调,这样学生就能从容地动手实验、观察研究,解决上课时间短暂的矛盾,使研究性学习能比较深入地开展起来。如圆的周长一课,要想知道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即圆周率)必须要在实验的基础上,获取若干组数据,然后再经过观察、思考,才有可能发现规律。教学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硬纸圆(要求大小不同),上课时分头做实验,组长负责记录。获取数据后由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成员观察研究,发现规律。这样做分工明确,秩序井然,效果显著。
  (三)加强实验操作,培养科学素养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科学研究离不开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操作、实验不仅是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更是学生直观形象建构知识的需要。我们在教学时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先让学生猜想:三角形面积与跟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你能证明吗?在学生猜想后引导学生操作验证。可引导学生这样操作: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拼成平行四边形;对一个三角形通过剪、移、拼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把一个长方形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口、动眼,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四)渗透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能力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大多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其结果一般是再发现的过程。因此,小学生研究性学习要着重学习研究方法,提升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解决问题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画图、分类、转化、类比、联想、估计和猜测等。如“转化”这一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利用旧知迁移、解决新问题的有力武器。我在教学时采用铺垫、联想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掌握、应用这一思想方法的。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时,先复习商不变规律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然后出示课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举手者很少。这时我适当地作一些提示:我们以前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采用了什么思想方法?以引发学生联想,开阔学生的思路。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他们在联想的基础上再结合复习题,很容易地想到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解决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应用,通过这一研究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实施研究性学习策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课堂理应成为学生研究的乐园。研究、探索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普遍要求,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策略性的指导。限于水平,本文只是对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实施策略作了初步的探索。实施研究性学习策略如何适应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如何进行形成性评价?等均需作进一步的探讨。小课题研究是学生学习研究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也未能涉及,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张兴华,等.走进儿童的数学学习[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
  [4]黄建宏.小學数学教学心理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张觉,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87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