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同材异龄”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官旭珍
摘要:活动区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之一,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幼儿内在需要的自主自发性活动,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重要价值。本文旨在通过考察幼儿游戏行为方式的不同,探究不同年龄班幼儿使用相同材料游戏过程中在游戏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宽度上的差异性以及教师指导方式的运用,以便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开展材料式区域游戏。
关键词:同材异龄;材料式区域游戏;指导策略
活动区游戏是幼儿在园最基础的活动,也是最能表现与肯定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主体性活动。我园在开展“幼儿园活动区游戏环境创设”研究中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与运用行为方式上都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却又存在共性特征,我们便思考:他们具体有哪些方面不同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能否根据这些差异问题和共性问题,展开研究,分别梳理出三个年龄班适宜的指导策略,以便有效拓展幼儿的游戏内容,提高游戏水平,更好促进孩子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呢?
根据这一想法,我们展开了活动区游戏中“同材异龄”的比较研究。在小中大三个不同年龄班里,投放相同的主材料:纸箱纸盒、夹子、泡沫球以及各种辅助材料,根据班级选择的材料将老师分成小、中、大三个观察研究小组,通过观察探究班级孩子的操作情况,找出不同年龄班幼儿在选择材料与运用行为上存在的差异性以及同一年龄班中出现的共性特征。经过一学年的观察,我们发现如下情况(以“纸箱纸盒”为例)。
一、 从幼儿对材料的选择上看
我们在三个年龄班中都投放了相同的主材料——不同大小的纸箱和纸盒,如:装油、家电等大小不一的纸箱、烟盒、糖果盒、点心盒等。也投放了一些辅助材料——颜料、彩笔、油画棒、剪刀等绘画手工工具、毛球、毛线、珠珠、吸管、彩色纸等辅助材料。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
小班幼儿:选择糖果盒、点心盒等色彩鲜艳的盒子为主,不太会选用较大的纸箱。多选择使用吸管、毛球、珠珠等辅助材料,一小部分孩子会选用油画棒在纸盒上涂鸦。
中班幼儿:选择材料的范围会广一些,除了色彩鲜艳的盒子箱子,部分孩子也会选择大一些的纸箱。所提供的辅助材料基本上都会尝试使用,但较多选用绘画手工材料。
大班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纸箱纸盒,有的孩子还尽量选择和别人不同的箱盒。在有需要的时候,会向老师建议自己需要的箱盒材料并参与材料的收集,愿意将自己收集到的纸箱纸盒带到班级中。教师提供的辅助材料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会到其他区域去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或者请老师帮忙提供一些材料。如:班级的扣子区材料、各种绳子、瓶盖、镜子都是他们可以操作的东西。
由此可以看出:小班的孩子选择主材料是以颜色为首,他们喜欢颜色鲜艳的纸盒,辅助材料则更多选择就放在他们旁边伸手可以拿到的材料,随意性比较大。中班孩子选择的材料较小班丰富,愿意尝试不同的材料,但是美工材料是首选,使用辅助材料开始有一定的目的,有一定的选择性。而大班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所以他们选择材料的范围很广,也能够大胆使用辅助材料和替代材料。
二、 从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上看
小班的孩子,特别是刚刚接触纸盒纸箱区的孩子,比较常见的操作就是:往纸盒里装东西,身边有什么就装什么,甚至彩笔都可以装进纸盒里。他们大都喜欢将装进纸盒里的东西当成饮料、扮演娃娃吃东西的游戏。有的孩子在教师的暗示下会在纸盒上涂鸦,画一些简单的图案,也有一些孩子会将纸盒垒高或搭建一些简单造型。
到了中班,孩子们最喜欢用纸盒纸箱玩美工操作活动,他们会选用各种辅助材料在纸盒纸箱上画图、装饰,创作出不同的作品,并很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老师或者同伴。也有一些孩子还会往盒子里装东西玩角色游戏,但是,这时候他们往箱盒里装的东西是有选择性的。例如:装入珠珠后,他们往往会插上吸管说是喝奶茶,装入彩色纸片纸条,他们会拿来筷子和勺子,说是吃午餐(面条)……还有一些孩子会用纸盒搭建一些有一定造型的物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而大班的孩子已经不能满足仅仅停留在用一个纸箱纸盒进行游戏了,他们创意玩法比较多,会通过装饰、组合、改变纸箱纸盒,创作出新造型,并用新造型继续为他们新的游戏服务。如:孩子设计出了人可以真坐上去的沙发、坦克、有趣的超人打怪兽玩具、有规律装饰纸箱变成各种房子为搭建家乡主题服务等等。
从孩子们的操作可以看出:小班孩子操作没有什么目的性,很多是无意识的操作。中班孩子的操作开始有一定目的性,他们喜欢模仿同伴、成人的作品,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简单的探索操作。大班孩子的操作带有明显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他们不满足于现状,想要挑战尝试更多的东西。
那么,我们如何根据这些情况,采取适宜的支持策略,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呢?
(一)提供材料有学问
小班的孩子,我们提供的材料颜色要相对鲜艳一些,刚开始材料的种类不要太多,而同一种材料可以提供多一些,随着孩子的操作需要,再逐渐增加不同的盒子种类。辅助材料也是一次性不要提供太多。
中班的孩子可以提供不同种类的材料,同一种材料数量也可以多一些。辅助材料可以丰富一些,并鼓励孩子大胆选用各种材料进行尝试。
大班的孩子,除了提供各种大小造型不同的主材料和辅助材料外,还可以鼓励孩子们自己参与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将材料分类收拾整理好。
(二)指导方式有策略
1. 由于小班的孩子刚开始不知道教师提供这些材料有什么用,到底可以怎么玩。因此刚开始,可以较多采用平行式指导和垂直式指导的方式。即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的材料的游戏,通过暗示、引导幼儿模仿。孩子在模仿中,逐渐熟悉材料、了解玩法,渐渐地,孩子们也能较好使用材料进行游戏了。
如:小班孩子刚开始喜欢往纸盒里装东西,我们就可以将纸盒设计成不同的动物造型,鼓励孩子通过舀、抓、夹等不同方式给动物喂食,并数一数,喂了多少?还可以引导幼儿自己装饰喂食盒,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装饰的等等。 一段时间后,当孩子了解材料的基本玩法,并能够大胆操作材料后,教师的引导就要退后,逐渐从平行指导变成交叉式指导,以促进孩子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而当孩子在活动中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者攻击性等危险时,我们也会及时介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让幼儿明白什么事是不能做的。
2. 针对中大班的孩子,教师主要采用交叉式指导的方式。即:当幼儿需要教师参与或者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成员或教师平行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
对于中大班幼儿的指导,教师要将重点放到引导幼儿拓展游戏的深度和广度中。即:教师可以在平行进入幼儿游戏中时,鼓励引导幼儿结合五大领域的要求,设计、尝试不同的玩法,促进幼儿获得均衡发展。
如:中班的孩子喜欢用纸盒进行绘画制作,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或者鼓励孩子尝试合作,将一些作品联系在一起编成一个小故事;或者将制作好的纸箱摆成迷宫进行游戏等等。
当然,这时候的指导,并不是一味的灌输,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提示、动作的引导、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借鉴,或者与孩子一同商量讨论等方式开展。我们要支持孩子的观点,允许孩子们进行各种尝试,并为孩子的操作提供帮助。
就如一次,某孩子周末玩了打怪兽的游戏后,想在班级也做一个超人打怪兽的玩具,可是她并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便鼓励她和同伴一起讨论:超人打怪兽需要什么?怪兽是什么样的?可以怎么做?打怪兽的子弹用什么代替?并根据孩子的需要找来了大小不一的纸箱、长尺子、颜料,鼓励他们尝试。最后,他们合作完成了想要的造型,玩的不亦乐乎。(下面几幅图,记录了孩子们设计超人打怪兽玩具的整个过程。)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虽然只是制作了一个玩具,但是其中却涉及了五大领域的内容,而且孩子们的合作能力、良好的学习品质也得到了培养。
(三)观察介入有讲究
我们开展区域游戏的目的,是让孩子通过自主操作、探究、感知,获得学习与发展。因此,在区域中,首先我们要为孩子提供充足自由的操作空间和时间,不过早介入到幼儿的游戏中,以免幼儿形成依赖的心理,失去探究的动力。但是,我们也不能太迟介入到活动中,当孩子对材料完全失去兴趣时,我們的介入引导就会比较被动。
因此,我们要让观察为有效的介入时机服务。当材料刚刚投放进区域时,教师要做的就是观察,观察孩子的操作,了解孩子的兴趣点。这时候,教师不需要介入过多(除非孩子迫切需要)。而当发现孩子出现机械式操作,并且兴趣点逐渐减低时;或者孩子在操作中遇到瓶颈,想要放弃时,教师就要考虑介入了。通过教师的介入参与,提高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拓展游戏的内容、解决孩子遇到的困难,促使游戏顺利开展。
当然,孩子的活动随时都会有不确定性,也不断会给我们带来各种惊喜,因此,我们的观察研究还在继续。
参考文献:
[1]林淑钦.探索性活动区中幼儿自主探究的策略[J].教师,2017(30):108-109.
[2]冉茂乾.在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的观察行为与观察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6(12):112-114.
作者简介:官旭珍,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实验幼儿园。
本文系三明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18年度立项课题幼儿园活动区中“同材异龄”游戏的比较研究(ZXKTM-1811)阶段性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887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