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徐权英
德育能够帮助受教育者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进而培养受教育者独立、完善的人格,这与心理教育的特征不谋而合。小学学生的年级较低,思想及心理正处在初级发育阶段,形象模仿思维支配行为,因此,在小学过程中进行德育和心理教育的融合不仅是素质教育对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更是小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将二者进行融合,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产生正确的德育观念和价值观念,更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环境与心理意识,但受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当前二者的结合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需对其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一、基于实践的教育结合
教育结果的最终呈现方式必定是实践,因此,在二者的结合策略中,首要的就是基于实践的教育整合。通过实践来影响并改变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从而培养学生准确的德育观、思想观和价值观念。
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例如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及成长环境等,从而才能够为基于实践的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两种教育结合提供有效的基础,最终实现针对性和差异化的教育。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通过创设情景,开设活动等来让学生积极的体现在德育与心理健康两种教育结合的实践中,例如敬老院、公益活动、历史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的实践其中。同时,要对学生的心理积极引导,例如通过历史博物馆的战争历史来引导学生养成坚韧、毅力的心理品格等,从而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
二、基于日常生活的行为结合
德育意识和心理健康都是为正常的生活服务,因此,二者的结合还需要以日常生活作为教育环境,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整合来实现。
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的将德育与心理健康延伸到课堂之外,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与日常生活行为中,从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体会德育内涵和心理健康。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及心理特征来对学生进行测评,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如某学生与同学关系较差,那么教师需要发现其原因,从而为其普及团结同学、团队精神等德育知识,并且通过团队活动等形式来对学生的德育思想和心理健康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再例如,某学生性格及行为消极,那么教师则需要为其普及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融入集体、开朗心情。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开展“小交警”“环保人”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让学生融入到生活的情景中,让学生感知日常生活行为规范和思想规范,从而实现学生行为和思想的共同整合与升华。
三、基于家校融合的全面塑造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同时,无论是家庭还是家长都有着区别于学校和教师的不同教育意义。德育和心理健康本身属思想范畴,因此,家校融合的形式可以让两种教育的结合更加完善和全面。
教师要积极的与家长沟通,提升家长对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结合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家长在家庭中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在具体的操作上,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访谈等形式积极的与家长进行双向沟通,及时的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在家情况,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其次,教师要引导家长实现对学生的家庭教育,例如布置“做家务”“孝顺父母”等家庭作业,由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共同的对结果进行打分,通过这种区别于学校的教育形式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且拥有健康的心理。
四、基于资源整合的多维教育
有效的教学资源利用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两种教育的结合同样也是如此,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教学工作来进行资源整合,从而实现多维教育。
第一,沟通资源整合。教师可以创设出如社交群、学生沟通交流群等形式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维沟通环境,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及情况,及时的与学生展开沟通,从而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第二,教学素材整合。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素材整合来丰富教学形式。例如多媒体、移动智能设备等,通过全面的视频、音频、互动、交互等教学形式来生动的展现教育内容,最终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
综上所述,笔者基于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意义,从基于实践的教育结合、基于日常生活的行为结合、基于家校融合的全面塑造、基于资源整合的多维教育四个角度共同思考结合策略。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小学生的发展特征及个人差异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策略,从而实现二者的结合教育,通过多种策略的实行,以高质量的教学成果作为保证,不僅能够促成学生正确德育意识的形成,更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责任编辑 龙建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60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