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解决传统体育教学弊端,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体育课程模式,本课题以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体育课为例,进行了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建立了分层教学与俱乐部相融合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结果表明:此模式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课余体育锻炼的兴趣,对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增强学生体质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分层教学与俱乐部融合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4-124-001
1.研究目的
本課题以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现实状况为基础, 对学生体育参与现状,以及体育锻炼习惯培养进行了理性分析和深入思考,结合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通过对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现有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大胆创新,构建了一个理论依据充分、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强,符合高校教育特点及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课内外互动、互补、互融的分层教学与俱乐部锻炼相融合的教育模式。实践表明其模式对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法、教学实践法、个案研究法。
3.研究过程
3.1原始资料的获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教学现状和课余体育的发展动态,为制定分层和俱乐部融合教学实验计划提寻找论依据。
3.2建立分层与俱乐部融合教学模型。
3.2.1一、二年级基础课程分层教学:大学一年级基础课,改革原教学几乎是重复中学教学内容的现状。根据学生运动水平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同时访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二年级,增加教学课外延伸兴趣俱乐部。有教师指导的课外俱乐部,有效延伸体育课时空,使体育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大学生活和学习需要,为培养学生的自觉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打基础。
3.2.2三、四年级选修课采用“一体”“两转”“三自主”的教学。“一体”,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两转”,即教师围着学生转、时间围着场地转。教师围着学生转:根据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开设相应的俱乐部课程。时间围着场地转:所开设的体育项目根据现有的体育场馆,每个场馆安排多个上课时段。“三自主”,破原有院别、年级、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在教务系统上自主选择体育教师和体育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1]。
3.2.3体育课堂与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和谐构建:将体育课堂与俱乐部合有效衔接,深度融合。从培养目标、教学指导思想、组织教学到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各个环节都有效衔接。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作整体考虑。以体育教学、俱乐部制为中心,使课内外体育活动融为一体。
3.2.4体育课堂与俱乐部融合教学目标体系构建:高校体育无论是教学课还是俱乐部活动,学生存在着从不独立到逐步独立,再过渡到独立自主的转化过程。随着体育教学的安排,以及学生年级的提高,学生的独立性得到提高。因此,高校体育课内外互动、互补、互融模式的目标体系应包括运动技能、运动知识的掌握、科学运动、锻炼有效性和体育兴趣培养、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考量[2]。
3.2.5体育课堂与俱乐部融合的教学管理体系:打破原有体育课教学的传统做法,把体育教学、俱乐部活动、固定赛季竞赛、体质健康测试,运动训练有机结合,统一纳入到体育教学管理体系当中。
3.2.6建立体育课堂与俱乐部融合的评价体系:将课堂教学与俱乐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表现、出勤状况、运动能力等,考核评价按一定比例纳入学生体育成绩。其中教学评价采用教考分离形式,督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俱乐部实行考勤、运动竞赛和个人运动能力表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使课堂教学与俱乐部活动融为一体。
3.3体育教学与俱乐部融合模式的实践研究:对工商学院一、二年级采用分层教学与课外俱乐部活动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气候、场地、器材等条件设立与教学相适应的适宜俱乐部,教学与俱乐部活动同时进行[3]。三、四年级按课程项目,实行男女生合班和跨年级上课。针对理工、人文、经济、管理和国际文化交流五个学部,组织六个体育俱乐部:篮球、微马、啦啦操、太极、瑜伽和花样跳绳。每个俱乐部分别由体育教师负责。俱乐部的活动全部在生活区的运动场地进行,器材由各学部提供。
3.4测试分析:在工商学院完成教学实验后,检测教学效果,对学生身体素质、专项技术进行测试。
3.5总结再提高: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经验,修订计划,继续实验,提高学习效果,完善教学模式。
4.研究结论
4.1创新体育教学环节:分层与俱乐部相融合的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了体育教学环节,做到了学生在校四年体育锻炼、运动技能提高不断线(其中国家要求的体育学分修不满,不能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的规定,有效保证了此模式的成功实施)。
4.2创新教学方式:分层次教学,将学生按运动能力分为高、中、初三级,分别编班进行教学,打破了固有的教学缺乏针对性,有利于教师教、学生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4.3“一体”“两转”“三自主”的方式充分考虑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目标,适应了体育终身化、健康化、个性化要求,有效利用了现有的体育场馆、体育设备,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需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了较好的大学校园体育生活、和体育文化氛围。
4.4创新教学评价内容和方式,打破固有课内教学、体质测验单一评价,融合俱乐部活动、固定运动竞赛。
4.5体育课堂与俱乐部融合教学模式实践成效:调查发现师生对此模式均有较高认可度。此模式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的提升,以及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良好作用。
教改项目: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体育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X201805。参与本课题研究的人员有:赵禹、孙义、张国锋、宁静、付晓春、耿春玲、胡保利、张少朋、马天龙
参考文献:
[1]谢桂西.独立学院体育教学模式初步探索与研究,魅力中国,2017.10
[2]熊光.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
[3]王健.“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248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