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工作室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校企工作室”育人模式概述
“工作室”教学是在传统的教室环境中把教学与实践融于一体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在美国及欧洲的职业艺术设计教育有着比较长久的发展,他们在专业与社会实践、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与相关企业开展密切合作。随着国内对于该模式的探索,越来越多的本科、高职、中职等学校在设计类专业应用了该模式,由于各类学校情况不同,在具体的组织模式上不尽相同。
早在2011年,我校艺术设计部与珠海市汉策教育有限公司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本着“平等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达成合作协议,拉开校企合作工作室建设的帷幕,建设了工作室校企合作项目:挑选专业技术实力最强的学生和教师参与公司项目,企业专家与校企合作工作室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制作,企业专家负责提供项目、诊断学生操作是否符合行业规范及是否达到技术标准并及时反馈,学生在实战中锻炼综合职业能力。
在后续的两年里,专业部又与珠海市蓝迪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等多个公司开展了合作,通过合作发现了以下问题:操作水平能与行业要求对接的学生数量较少,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学生才能上手;由于本地平面设计、视频动画和建筑装饰类公司多为中小型公司,与学校的合作受公司自身发展的制约,长期稳定的合作难以为继;行业专家仅与工作室学生接触,且时间不固定,指导时间短,辐射面不够大,无法形成有效的育人模式。
基于我校艺术设计部在校企工作室运行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持续探索,演化出校企工作室育人模式(如图1):整合校内业务与企业实际项目,提供稳定生产环境;建立选拔机制,打造“助理设计师——设计师”人才梯队,应对多层次任务;打造“企业专家——教师——工作室学生——课堂”知识传播网络,全面助力课堂教学,扩大辐射面。
二、校企工作室育人模式具体实施
1.打造“工作室”与“实训”二位一体学习环境,创设硬件条件
“校企工作室”的建立,硬件基础是保障,而场地是硬件基础中的首要条件。针对我校场地面积稍显紧张的局面,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建设实训室的同时,也参照了企业工作室标准,形成了“课上可实训,课下可生产”的硬件条件。
(1)实训室在布局上留出工作室的空间。
(2)实训室的电脑硬件配置达到企业工作水准,企业常用软件一应俱全。
工作室学生可以在第七、八节课及晚自习时间自由使用实训室相关设备,由实训室管理员统一管理。
2.整合校内业务与企业实际项目,提供稳定生产环境
在早期校企工作室探索阶段,以企业项目为根基开展工作室活动。而单一企业并不能持续提供符合中职学生能力的设计任务,企业项目更换过程常常打破工作室的正常状态,无法持续运转。
為提供稳定生产环境,特别整合了校内需求,常见的校内任务情况如表1所示。
以上校内任务,由学校层面提出要求,优先由工作室完成,在因技术能力或其他原因无法制作的情况下,再由校外服务商提供。
校内任务可以保证工作室的正常运转,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企业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办审核,引入合适的企业项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和企业需求接轨。
我校部分完成的企业项目情况如表2所示。
3.精选工作室管理成员,建设学生人才梯队
(1)精选管理成员
工作室由专业部长牵头,每个工作室挑选专业骨干教师一名,担任工作室负责人。负责人要求熟悉企业技术流程,有较强的综合实战能力。负责人主要工作有:日常学生设计工作进度的安排与管理;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接洽,商议企业项目的进程与技术细节。
(2)建设学生人才梯队
工作室的工作按照从易到难可以分为日常卫生管理、校内业务制作、企业项目、技能竞赛,建立学生人才梯队,应对不同层次的任务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为此,设立了“工作室成员——助理设计师——设计师”评价选拔体系(如图2)。
首先由专业部全体学生依据专业及兴趣自愿加入对应工作室,成为工作室成员。在完成业务学习后进行初步考核,合格的学生成为“助理设计师”,助理设计师主要负责校内业务设计制作。依据日常学习工作情况对其专业能力进行深度考核及评价,选拔优秀成员成为工作室“设计师”,设计师可以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制作,并参加技能竞赛。
4.进行制度建设,规范工作室管理、生产流程
基于《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经过学校审议,颁布了《艺术设计部校企工作室暂行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办法中特别解释了管理架构,工作室生产申报审批流程,工作室生产管理基本制度,校企工作室学生管理制度,校企工作室指导教师工作制度等。
(1)工作室管理架构
由主管校长领导,责任处室负责监管,专业部处理具体业务,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如图3)。
(2)工作室业务审批流程(如图4)
校内业务需申请业务的主管处室签字审核工作量,企业业务需校企合作办审核可行性,再由办公室进行成本的核算与统计,确定在本次项目中,工作室的耗材损耗,上报主管校领导签字确认,最后将任务发给工作室负责人,进行生产。
(3)工作室生产实施流程(如图5)
工作室在接单后,进入设计制作流程。首先,学生在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分析项目需求,并填写项目施工单,然后,进行成本核算记录,由项目负责人审核,完成后,进入设计制作阶段,教师进行指导。由于企业项目要求较高,教师对涉及项目要求中模糊不清的成分及时与企业专家沟通交流。
项目制作完成后,企业专家、教师要对成果进行审核,企业项目要检查作品是否符合行业规范及企业要求,针对完成情况,给学生反馈及修改建议,学生根据企业专家反馈修改作品直至达标,完成成果交付。教师总结项目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存在的不足,整理项目相关资料,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 5.整合工作室资源,反哺课堂教学,辐射全体学生
工作室的核心资源有三:第一,项目负责人将工作室进行的生产项目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课程素材库。该素材库内容紧贴实践,流程完整,可供专业部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直接使用;第二,是参与工作室运行的企业专家,定期将企业专家请入课堂,开展为期两周甚至更长时间的企业项目制作,使全体学生直观感受企业设计制作流程;第三,是工作室培养的学生“设计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这些“设计师”可以担任小组组长,形成生生互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三、校企合作工作室育人模式实践成效
(1)我校在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工作室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从早期校企工作室项目起步,逐步探索升级,归纳了适合自身的管理制度,找到工作室辐射课堂教学的方法,打造了锻炼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工作室育人模式,在“企业工作室”运行机制的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以实际综合项目为依托,打通专业间横向联系,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校企工作室”的项目与实际接轨,通常是较為综合的任务,涉及了专业的不同领域。以“洋环村人文介绍”视频制作项目为例,图6为该项目制作的流程及能锻炼的相关能力。
在整个项目的进程中,每个学生可能只能针对某一环节展开具体工作,但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可以了解到整个流程,并对所涉及的专业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并且,此项目涵盖了剧本写作、实验录影、后期编辑、平面设计等学科的专业教学,在此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学科的教学也以此项目作为教学内容进行实训教学,起到了以点带面、增加学科间横向联系的教学效果。
六年间,艺术部学生就业率逐年提升,专业对口率也呈稳步上升趋势,用人单位对专业部学生满意度也呈逐年提升趋势。珠海远目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明确表示近几年输出的学生质量越来越好,前几年学生正式上岗前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职前技术培训,自从加入校企合作工作室以来,公司录用的学生均能直接上手。此外,艺术部学生在全国、全省技能竞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校企合作工作室的学生先后荣获国家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1人次、省一等奖数次。
(3)促进教师参与企业实际生产,锤炼了一支能做能教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对于教师的基本要求,只有教师能真做,才能教授真知识给学生。现在常见的培养教师的途径是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而很少有企业能够真正腾出空位,给临时上岗的老师。
在“工作室”的运作当中,学校指导教师既要管理工作室的日常工作,也要深入到项目当中,亲力亲为,给学生以指导,在学生力所不能及的情况下,还要亲自制作,演示,已达到企业的标准和要求。经过企业实际项目的考验,指导老师不但能说,而且能做,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
(4)优化教学资源,反哺课堂教学。我校艺术部的教师以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为依托,将企业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并对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和优化,形成了一批优秀的课例。企业专家进入课堂,指导学生“真刀真枪”地制作企业项目,给学生更为真实的工作感受,极大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专业能力。近年来,艺术部共开发精品课程2门,教师参与国家级、省级竞赛获奖7人次,撰写教学论文多篇。
(5)帮助企业打造人才梯队,为本地的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提供助力。在“工作室”的日常工作中,企业就完成了对于学生能力的考核,通过企业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工作室成为了企业了解学生的窗口,对于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在其毕业之前,就已经被企业招致麾下。由“工作室”培养出的学生熟悉企业生产流程,技术过硬,受到企业的青睐。目前,已经有8家本地中小企业与校企合作工作室实现连接,提供项目输出并承担企业评价的责任。
四、总结
经过近八年的尝试,我校艺术设计部校企工作室积累了稳定的人才储备、丰富的教学资源。校企工作室学生操作水平及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工作室对课堂教学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专业部所培养学生的专业对口率亦成逐年提升趋势。实践证明,“校企工作室”育人模式可以成为中职艺术设计专业有效的育人模式。
责任编辑 陈春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271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