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以工匠精神的现代化发展和高职思政教育的具体改革措施为出发点,提出了对高职教育领域相关机构的具体改革建议并且进行了战略展望,阐述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与高职教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并且在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与制度创新中,可能会对中国制造业和就业形势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教育制度改革; 工匠精神; 高职;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2-151-001
现代社会人们更加看重自我價值的实现,对于物质层面的追求远远小于从前,对于“工匠精神”更加具有意识自发性和接受性。随着年轻一代思维的逐渐转变,高职学生更愿意从课堂走入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双丰收。这对于“大国重器”的未来发展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
一、何种精神可论其为“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小部分人将一门手艺或者一项技艺不断精进、创新,以此来提升该技艺的附加值,提升制作者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受人尊重的程度。这类人我们统称为“匠人”。新时代的开启使得工匠精神又被赋予了更多层次的含义,它经过千年的杂糅与融合,在“大国重器”的背景下,通过各种信息渠道,用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四个全新的关键词,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二、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现状
在古代,“工匠精神”虽然存在,但无法被大面积推广。而现代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其内涵,更好的将其渗透进新时代一族的生活思想根基中。
(一)普及度
近年来,譬如《大国工匠》《上海制造》等主旨描写工匠精神内涵的纪录片逐渐映入人们的视线,而在例如微博、知乎等网络社交软件上也时常出现关于此内容的宣传。这使得这种虽然传统却在早些年没有被人发扬的民族精神重新回到历史舞台上。由于创作形式和宣传方式的创新改革,更多的年轻人在这种精神中得到参与感和自我满足感,取其精华的同时,也能在合理的创新中去其糟粕。
(二)实用性投射
理论知识的丰富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出真知。现代社会追求高效率的投入反馈,因此,在大量的信息宣传投入分发到市场之后,“工匠精神”的实用性便逐渐开始显现。以“大国精神”底蕴作为丰厚基础,许多现代化公司从选拔人才到公司内部人员培养都投入了大量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技术知识成本。从学术讲座到公司奖励机制,这种精神在社会层面上已经开始被初步转变为实际的经济价值。而在教育机构内部,其内涵也逐渐走进课本,尤其是高职教育等实践性较强的领域,更能够合理地体现这种精神的凝聚力量。学生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更强,并且从根源上培养自身对专业的高要求度,直接影响了将来学生对工作的敬业程度。这种转变是一种良性循环,在教育机构的内部整合中,不断产生新的动力,在为社会提供优秀技术人才方面产生良好的实用投射性。
三、改革措施及战略展望
(一)改革措施
有效融合的前提是将两项因素不断提升创新,使其在一个契合的临界点得到某种良好的平衡。高职思政教育就目前来看依然是一项未被大众认可的教育项目,其原因可能是高职层面的学生普遍文化接受程度不高,或缺乏创新创造能力,其接受教育的目的更多的是进入社会,而不是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工匠精神的传播。因此,在教育机构内部,如课程设置部门、教师等相关人员中,需要进行以下改革措施:
1.课程设置应该区分于传统课程设置,减少过于学术的用语,降低部分繁杂无用的理论阐述内容占比,提升实践课程的有效占比[1]。根据高职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在实践类教育器材和教育人员的培养上投入更多成本,提升教育人员对该精神文化培养的直接重视程度,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元化,例如:多媒体、模型的使用等。2.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能有高高在上的态度,应该与学生多进行沟通,平衡自身与课堂的关系,将每一个学生都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一名青年教师在四川边远山区支教,但上课期间有超过半数的同学缺课,询问其原因后学生说:“我并不觉得这个班级没有了我会失去秩序。”后来该教师为每个同学都安排了相应的职位,充分提升每个人的课堂参与感,通过奖励机制调动其责任感与自豪感,该班学生大量缺课的现象得到了良好的改善。3.在班级内建立“领袖”“带头人”等集体文化,利用合理的奖惩机制使学生感受到个人价值,并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得到自我提升,得到个性化发展[2]。
(二)战略展望
高职扩招计划正在逐步实施,学历领域的竞争更上一层,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全体公民整体受教育文化程度的提升,学历在将来也许不再是各大公司应聘时的硬性要求。在未来的人才招收流程中,招聘公司可能更看重应聘者本身的思维层次、人生态度以及实践能力高低,这与工匠精神在教育中的推广融合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其次,年轻一代不再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追求物质,反而将重心逐步转移到自身思维观念的培养和精神层面的塑造,类似于工匠精神等传统民族精神将会对高职学生产生巨大影响,使其从根本上转变思维,迎来新时代独特的创新创造思维模式。而“工匠精神”与教育领域的首次融合,也将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复兴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
四、结束语
近几年,改革措施逐渐被推广至各大高职学校,在短时间内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收效。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制度,在学生、学生原生家庭、教育机构以及教师等参与者的根本思维转变之后,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会逐渐在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方面体现其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倩.浅谈职业院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J]好家长,2017(26):21-21
[2]钱永明.“工匠精神”背景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8,924(20):99-1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287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