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散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基本特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正恩
【摘 要】作为中国武术重要内容的散手运动,它是二人按照一定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击方法,进行斗智较力,制胜对方的徒手搏斗运动。旨在于增强体质,训练格斗技能,培养敢为精神。那么,作为散手运动的参赛者,要获得优异成绩,应具备的竞技能力就成为人们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向专家求询,查阅文献资料,结合自己多年的散手训练,揭示优秀散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基本特征,供散手参与者、爱好者和教练员参考。
【关键词】散手 竞技能力 基本特征
中国武术是一种形神兼备、技道并重、内外兼修、体用具备的人体文化,它深受中国人民喜爱,又逐渐地为世界人民赞赏、接受。作为中国武术重要内容的散手运动,它是二人按照一定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击方法,进行斗智较力,制胜对方的徒手搏斗运动。旨在于增强体质,训练格斗技能,培养敢为精神。那么,作为散手运动的参赛者,要获得优异成绩,应具备的竞技能力就成为人们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向专家求询,查阅文献资料,结合自己多年的散手训练,揭示优秀散手运动员的特征,供散手参与者、爱好者和教练员参考。
散手,是在武德的要求下,双方运动员格斗招法、体能、智能和胆勇的大拼搏。是一个由多因素、多参数、多标准、多尺度组成的、瞬息多变的综合体。散手比赛时,这些诸多因素的任何一个方面,对散手比赛的胜负都会起决定的作用,且瞬息可以分晓胜负,散手格斗具有激烈的对抗性,在规则允许下,以击中对方得分部位的多少,击重对方的程度分晓胜负与评价格斗水平的高低,为此,优秀的散手运动员竞技能力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武德高尚 遵守规则
散手虽然继承了古代徒手搏斗的实战性,然而,它又以一种不因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身规律,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健身与训练格斗技能的体育竞技项目。它是在一定规则的要求下,运动员尽量做到保护自己,制胜对方。散手运动的实质是在打人、被人打与防人打的格斗过程中,增强人的体质,训练人的格斗技能,培养人的敢为、拼搏精神,调节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散手格斗的实践也证实,运动员易出现伤残、昏迷、晕厥、休克以及死亡现象。如用手、脚击打后脑、耳门,用膝顶撞裆部,用迫使对方反关节的动作折臂等等。也就是说,在散手格斗中,如果不择手段地采用一些残忍的、野蛮的、带刺激性的招法战胜对方,则会使散手运动变成了人与人的殊死相搏,使擂台变成了屠宰场,使运动员变成了斗士、杀手。必然会使对方伤残,甚至死亡,这就改变了散手运动的体育竞技的性质。这与杜绝伤害事故,增强体质,训练格斗技能,培养敢为拼搏精神是违背的,与社会在不断地走向文明与进步的要求是相违背的。武术的散打比赛,如果这样开展,必然没有生命力。这样的散手运动员难以培养成功,即使是高手,也是双手沾满他人鲜血的罪恶杀手。可见,杜绝伤害事故,发扬健身作用训练格斗技能是开展散手运动的基本方针,也是制订散手竞赛规则的出发点。散手运动,并不简单的只是实战招法、动作技术的训练和运用,它这是一种思维方法、人生态度、人格修养与行为规范的自然显露。在几千年的武术发展史上,中华武林的志士同仁们,突击了“武以德先”、“武以德立”、“武以观德”的习武用武原则,把尚武崇德、修身养性的传统的道德思想作为约束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准则,这种传统的道德思想就是武德,是武术活动中人们长期积累下来的公共的行为准则,是武术活动参与者对待是非、荣辱、善恶的行为规范,它是武术之魂。因此,散手运动员在散打训练、竞赛中,应武德高尚,遵守规则。
招法实效 运用自如
中国武术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攻防技击性,一般武术的拳势、招法都有攻防含义。散手格斗的主要特色是攻防招法的实战运用。也就是说,在规则允许下,任何流派的武术徒手招法,都可以作为散手格斗的招法,但必须具有实战性。攻防招法的实战性,指的是在进攻、防守、还击时,所施用的招法实效于人,即进攻时能击中或重击对方,防守时能使对方的攻击失效,还击时能使对方的攻击失败且反而受击。基此,攻防格斗招法的结构、程序必须简单、顺遂、合理、易行,攻防招法在实施时的步型、步法、身法、拳法、腿法、摔法、跌法等都应以节省体力,打击实效、保护自身为前提,技术规格、要领、要点以合理地打击对方,或防住对方的打击为准则。
散手格斗中,任何攻防招法的运用。或变化运用,都是人体肌肉运动在空间、时间里实现的,招法运用的实效程度取决于运动员的空间感、时间感和肌肉运动感的掌握程度,正确地感知决定于自身的体会、经验和对现场的敏锐观察,体会、经验来自实践,准确地分析、判断能力,也在于经常开展实战较量中获得提高。这时,招法运用的实效程度,也取决于运动员能否抓住散打格斗过程中瞬息多变、稍纵即逝的战机。散打的实践向人们揭示,散打运动员具备反应快、判断快、动作本身快的特点,才能抓住战机,有效地运用攻防格斗招法。而运动员所具备的反应快、判断快、动作本身快的特点,只有在从事有计划、有步骤、有科学训练手段的实践中获得。
拳谚云:“不怕一招会,就怕一招熟。”又云:“熟能生巧,巧能生法,法能一击,神矣。”说明拳势招法的内容丰富。然而,每个习拳者不可能招招精通,而应该根据自己的身型、身体素质、习惯动作等特长,选择其中极少部分,从实战出发,经常练习,日子长了,就会变为自己的“绝招”。这里提到的所谓“绝招”,本不是固定的某一招法,或某些招法,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招法,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绝招”。而这里所提到的自己的“绝招”,是指与人格斗时,自己通过某一招法的运用,能够使对方“有招必来,要挥必去”。一个运动员要使某一招法达到“绝招”的运用程度,关键是招法运用或变化运用时,要合理、熟练。即,动作结构巧妙,运用顺遂、自如、劲力顺达,力点清晰,且能快速娴熟地因人、因机、因势变化。散打运动员只要具有了实效招法,且运用自如,格斗时方能顺势借力,避实就虚,以逸待劳,真假兼施,出奇制胜,神秘莫测。
身型优良 体能雄厚
散手格斗的体能,是指运动员身型、身体素质在散打格斗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一切技、战术产生与变化的基础。运动员身型条件的优劣,身体素质的好坏,对散手格斗技、战术的发挥,对散打格斗的胜负会起决定性的作用。散打格斗时,身型的优劣;对散手格斗的胜负效果的影响,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讲,同一级别,身高臂长者,有利于用拳击打对方头部;身矮体壮者,多善于使用摔法;四肢长者,宜远距离格斗,四肢短者,宜近身格斗,或速进速撤。散手格斗是运动员身体素质好坏的较量,散手格斗时要迅速地变换身体位置,或改变身体某一部位的运动立向,是通过灵敏素质而实现的,而灵敏素质又是通过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协调性、爆发力、动作速度等基本身体素质实现的。格斗时,要想击中、击重对方是通过力量素质实现的。格斗时一般讲究神决速战,要求“脚底如鱼窜,使招似闪电”,给对方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击,它是通过速度素质实现的,快速的攻防,是通过快速的反应速度。快速的专项速度和一般的身体速度实现的。耐力对散打格斗中一切技、战术的协调配合,招法快速有力的发挥至关重要。激烈的、千变万化的散打格斗,需要格斗者一般身体耐力和专项身体耐力作基础,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功能良好者较长时间持续猛打硬拼。柔韧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攻防招法的掌握与运用。由此可见,要使攻防招法精益求精,要使技、战术的运用合理实效,就必须要有优良的身型和雄厚身体素质与其相适应。运动员身体素质愈雄厚,攻防格斗招法掌握得就愈快,运用起来也愈自如,战术的组成与运用也愈容易,格斗也就愈容易取胜。
洞察力强 战术灵活
散手战术,是指散手格斗中,运动员为了争取主动、避免被动、克人制胜,在智谋的运筹下攻防招法的运用。在复杂、激烈、易变的散打运动中,不仅双方的攻防格斗招法千变万化、瞬息万变,而且运动员的体能时耗时蓄,情绪也有高亢、低沉、焦虑、沉着等多种变化,临场这些客观实际的变化,必然引起格斗战机的时显时隐,也必然蕴藏着许许多多格斗的谋略,谋略是实施战术的出发点,格斗的胜负常常决定于赛谋斗智,而智谋运用的及时性、正确性决定于运动员对现场客观实际的洞察力。通常把运动员敏锐的洞察、权衡彼此间攻防招法的特点,所处位置、姿势、体力、情绪等现状,并决定自己对策的思维活动,称谓战术意识。
运动员临场战术意识的及时、正确与否,实质上就指的是运动员洞察力的好坏,而洞察力的好坏,又取决于战术知识掌握的多少与格斗经验累积的多少。平时人们针对格斗项目所说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其中的知己知彼,就是通过洞察力获得的。
战术方法多种多样,就类型而言,一般有以下几种,即:强攻战术、还击战术、 佯攻巧击战术、避实击虚战术、出奇制胜战术、以逸待劳战术以及与不同对手战术、利用场地战术等。运动员运用战术的目的在于争取主动、避免被动、制胜对方。然而,这么多战术类型又包含着许许多多的战术方法,格斗取胜往往只是通过一招一势,一局一场的过程来决定的,这种取胜过程,说明运动员只能根据临场的客观实际选择、运用一种或有限的几种战术方法。也就是说,运动员不仅要洞察、权衡彼此间的体型、体力、技术特长、姿态变化、情绪反应,通过瞬间的综合分析、判断,迅速、准确地制订与实施自己的战术的方法,而且又要根据临场的具体情况,及时地改变自己的战术方法,以免因拘泥与某种战术打法而被对方识破,造成对方反乘之机。可见,变化莫测的散打格斗中,运动员还必须具备灵活机动的战术意识和战术方法。
胆勇过人 敢于拼搏
散手格斗中,打人、被人打和防人打特点的客观存在,往往使散打格斗参与者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即临阵怯场的心理与临阵不怯场心理。临阵怯场往往因为怕挨打、或怕打伤人,或对格斗的刺激不适应,或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足等等,表现出视、听错乱,神经传导紊乱,新陈代谢紊乱,易导致反应迟钝、失常,判断不及时、不准确,肌肉僵滞,动作无所适从,应变能力差,信心不足,行动消极,技、战术及体能发挥不出来,正如拳谚所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惊慌之下无拳艺。”“惊慌忘艺,一败涂地。”临阵不怯场者,这部分运动员由于深晓学练散打的意义,懂得散打格斗的规律,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多次尝试过打人和挨人打的滋味,格斗经验丰富。因之,临场则表现出心静、胆正、心志坚定、决策果断。能全力以赴争取胜利,善于随时捕捉战机,敢于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下手击人。这样技、战术和体能就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拳经捷要篇》三十二势讲:“对敌若无胆何先,空自眼明手便”,说明格斗应以胆气为先,这是他领兵打仗实践中所悟得的格斗真谛。格斗实践也证实,人的心理素质与技能、战术、体能的有机结合,能使人的运动潜能得到发挥,尤其在技术、体力、智力等诸方面两人实力相等时,往往怯者败,勇者胜;善者败,狠者胜。正如拳谚所云:“二强相搏,勇者胜。”拳谚又云:“欲学技,先学不动心”,是指要学习、掌握格斗本领,首先应学会临阵不慌,有人若无人,无人若有人的道理,战略上敢于藐视对手,视对手如草芥,犹如不存在,做到临危不惧,遇败不馁;战术要重视对手,视对手如强敌猛兽,从实战出发,要以狮子搏兔也得全力以赴为名训,严格要求自己,要有过人的胆量和勇气,顽强拼搏。
综上所述,一个优秀的散手运动员竞技能力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武德高尚,遵守规则;招法实效,运用自如;身型优良,体能雄厚;洞察力强,战术灵活;胆勇过人,敢于拼搏。
参考文献:
[1]武术.体育院校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2]武术理论基础.体育院校专业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3]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陕西西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861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