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散文构思技巧举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冬芬

   散文常用的写作技巧不一而足,有思通古今的联想、想象;还有丰满而感人的细节描写;更有情景交融等构思技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模仿是开拓、创新的第一步。下面就散文的构思技巧做一点探索,抛砖引玉,或可引来读者更多的发现和思考。
   1.依凭小事,抒发感受,阐发哲理。
   散文,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深广的内涵,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读叶延滨的《灯火的温情》,开头讲述走夜路经历“荒野无灯”的恐惧,此时看到一盏荒野里的灯是那么的温暖而感动;进而写到人生之旅中,我们在热闹的人群中、在朋友中却也会有“荒野无灯”之感;最后作者说我不怕冷,却怕人生的旷野里没有一盏唤我回去的灯。最后的“灯火”指的是人间真情、灵魂的自我救赎。行文由浅入深,自然而无斧凿之痕。
   周国平《记住回家的路》,作者由生活中出门游逛总会留意记住回家的路,进而阐发了这样的道理: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创业、探险,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这样的文章开头往往似谈家常,结尾则加以深化,画龙点睛,“卒章显其志”,并且首尾呼应。这样构思自然而有深意,易引发共鸣。
   2.寻找线索,浓缩情感,以小见大。
   散文的材料应该是很“散”的,我们需要寻找“一根线”,将这些散乱的珍珠穿起来。散文的线索很多,较常用的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思绪线索、行动线索、时间线索等。
   比如王充闾的《碗花糕》,写得质朴而深情,艺术感染力极强。究其因,除了情感真挚等原因,其构思的巧妙也是此文能催人泪下的一大原因。全文围绕“碗花糕”这一线索,叙写了嫂嫂初进家门、遭遇丧夫之痛、再嫁、不幸去世等短暂一生的几个片断,写出了嫂嫂对自己的疼爱有加、对公婆的孝敬、历经丧夫之痛、对家庭无私的奉献,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作者对嫂嫂的敬爱、留恋、怀念、痛惜之情。那么多的内容,那么丰富的情感却用一块小小的“碗花糕”来浓缩,从而产生了行文集中、情感浓烈,让人久久回味的艺术效果。
   3.营造曲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文似看山不喜平”,善兴波澜、蓄势待发是为文的重要技巧。陆川的《而立之年读懂父爱》,讲述了一位责之切、爱之深的父亲形象。父亲在他少时的记忆中,严格得近乎残忍:断然掐断他当导演的梦想、严词拒绝替他疏通关系的想法;后又毅然拒绝给儿子写剧本、牵线搭桥,在儿子小有名气的时候也还是淡淡的。儿子和父亲的关系一度降到了冰点,一触即发。文章一再蓄势,情感跌入谷底。但是紧接着文章峰回路转,迎来转机。姑姑陆星儿的去世是父子关系的重要转折点,他猛然间发现了父亲的苍老与脆弱,他为父亲打来的一盆热水,竟让遭受打击的父亲老泪纵横!通过母亲,父亲潜藏的另一面也“浮出水面”:曾因担心儿子的身体而深夜不眠,《南京!南京!》首映式上连线的父亲几度哽咽难语。此时父子隔阂似冰山一样在作者、读者的内心消融,淡淡的深情触动了我们最柔软的心房。全文读来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4.以景衬情,景情交融,相得益彰。
   这类散文,貌似写景,旨在人事;情景交融,富于美感,增强了文章表情达意的艺术效果。
   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正是借写榕树,写了榕树下的童年,跟榕树有关的乡情,榕树下有趣的往事。表面在写榕树,实际上是写过往的故乡人事,写自己对故乡的浓浓的思念。
   笔者布置了“又是 花开时”的作文题,某同学在《又是丝瓜花开时》中写道:“今年丝瓜依旧长满架,终不见那采摘的人影了,那孤零零的丝瓜只能挂在枝头,等待着衰老、死去。一日下楼,突然又发现了那个熟悉的背影,是奶奶!我忙跑过去,说道:‘奶奶,你力气大嘞!还来采丝瓜,估计病就要好了!’奶奶一手拿着三四根丝瓜,一手还在够枝上的另一条,弱弱的笑道:‘病是怎么得好,只是怕丝瓜长老了,不好吃了。’我不知道说什么,只觉得有股心酸的感觉在心口窜动。我跑去帮她摘了那条丝瓜,搀她回去躺下。”(何陈忠)这里丝瓜花开、丝瓜满架的描写渲染出物是人非的气氛,一年又一年,奶奶老了、病了,连采丝瓜这样的轻活也快干不动了,亲人的生命正在被岁月、疾病无情的吞噬,怎不令人黯然神伤呢?
   以景衬情的写法,有烘托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和作为线索的作用。景物描写要注意:一要精练,忌冗长而无物;二要有意蕴,使人情有所感;三要做到景象与心境的契合,不能游离于外。
   散文的构思方法很多,有待进一步去发现和总结。当然谈构思方法是建立在有真情实感,有真切生命体验,有独到发现和思考的基础上的,舍此就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之困惑了。
  
   姚冬芬,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张家港。责任编校:洪 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080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