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学情境 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席婵娟
摘 要:教学情境设计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之中。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教学情境设计 营造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提升综合素质
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创新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结合实例,浅谈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的一些方法。
一、改变学生角色教学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基本上是灌输式的讲授法,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听讲、模仿、记忆、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因此,这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学生的角色是被动的学习者。对于抽象程度很高的数学学习来说,这样一种数学教学活动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抑制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使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认为学数学就是做题,没有什么用处。
例:《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教学情境设计:
这节课的内容极为抽象,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并真正提高应用能力,我通过改变学生的角色,让两名学生参加一项活动:我给学生甲一个物品的价格数据(单位:元,取整数),并在课堂上宣布了物品的价格范围100~200元,让学生乙猜出该物品的价格,直到猜对为止,要求学生乙报猜的次数越少越好,并让全班学生喊出学生乙报猜的次数。其过程是学生乙先说出自己的估计,学生甲提示他的回答与正确答案相比是“高了”还是“低了”,然后学生乙继续估计,学生甲再提示,直到学生乙猜对为止。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导入新课内容,改变了学生作为被动学习者这一角色,把枯燥死板的数学学习过程变为主动的学习过程。
二、问题教学情境
问题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问题,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教学情境。课堂上,教师设计问题情境,能使学生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例:《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的教学情境设计:
提出问题:甲、乙、丙三人分别参与三个不同的投资方案,甲每天得到回报是40元;乙第一天得到回报10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回报10元;丙第一天得到回报0.4元,以后每天的回报比前一天翻一番。投资一个月,猜想一下,谁得到的总回报最多?
由于问题富有趣味性,学生顿时活跃起来,凭自己的直觉猜测结论。我及时点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启动积极的思维,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直线上升”和“指数爆炸”的含义。
三、开放式教学情境
教材中有些概念和例题内涵非常丰富,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内容设计开放式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和创新的机会。
例:讲完“已知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a,那么三角形ABC的平面直观图三角形A1B1C1的面积是多少?”这道题目之后的教学情境设计:
我给出示范,把题目稍改了一下,变成:已知三角形ABC的平面直观图三角形A1B1C1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那么原三角形ABC的面积是多少?然后启发学生根据这道题目的特征,从各个不同侧面分析、观察,改变条件或结论,引申出新的题目。学生积极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
学生甲:正三角形与它的平面直观图面积之比为多少?
学生乙:正方形ABCD边长为a,那么正方形ABCD的平面直观图A1B1C1D1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丙:四边形ABCD的平面直观图A1B1C1D1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那么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
……
通过设计开放式教学情境,不仅能弥补学生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合作学习教学情境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例:《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课后习题教学情境设计:
这节课的课后习题大多数是提供了几十个样本数据,要求学生作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折线图等。由于数据多,完成工作量大,且频率分布表的组数确定会因组距确定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答案。如果教师按照传统习题的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做题,然后校对答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能很好发挥,而且完成这样的一道题目单靠一个人去做要耗费20分钟左右,课堂教学效果非常不明显。
教学情境设计:以同桌3人为一组,要求小组在10分钟之内完成规定的题目,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情境。学生顿时投入到紧张的合作解题中,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活跃起来,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和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须为学生作咨询和指导。10分钟过后,让一个小组主动到黑板板书答案,其他同学检查板书答案。板书完成后,由一个小组对板书答案进行校对、分析,提出意见。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情境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当然,设计教学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一定能设计出许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逐步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理解的、立足于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逐渐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严土健,张奠宙,王尚志.《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2004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刘绍学.《数学①必修A版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闻喜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7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