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流行音乐在课堂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芳
摘要 教师可以选择性地将流行音乐与教育教学中的热点有机结合起来,主动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筛选出既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又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歌曲。多角度剖析,指引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内涵,深化对流行音乐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辨别能力,并形成积极的审美观念。
关键词 流行音乐 课堂运用 欣赏 结合
为了给音乐课堂教学增色,我们课题组将一些适合学生心理与年龄特点的流行歌曲引入了课堂。然而流行乐曲数量繁多、水平良莠不齐,有些学生甚至把流行音乐等同于“音乐”,应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使学生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呢?又如何使学生吸取流行音乐之营养,使之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流行音乐在课堂中的运用。
一、言传身教、正确筛选
教学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言行举止能否吸引学生,并产生思想上的认同感。假如教师能在课堂上唱上一首学生熟知又悦耳的流行歌或是演奏一首甜美的通俗钢琴曲,学生必为之而吸引,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老师产生认同和仰慕感,进而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教师还要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将自己快乐的情绪通过语言媒介传染给学生。诙谐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都要毫不吝惜得展现给学生。唯有走进学生才能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只有学生喜欢我们的音乐课了,我们的音乐教学才能有好的成效。
教师所选教学内容要吸引学生。“流行音乐”并不等于“流行歌曲”,它的范畴更广,囊括了通俗钢琴曲、经典影视音乐、影视歌曲、轻音乐等。教师在教学中甚至还可以引进其他流行元素,例如街舞。学生对“流行音乐”这样的教学内容原本就兴味十足,但是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确保所选的教学内容精而优。动感十足的《龙的传人》、民族风格浓郁的《青花瓷》《花田错》就是不错的选择,后两首虽为流行歌曲,但是它们的配乐很有特色,使用了一些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等。教师可以将这样的歌曲纳入民族乐曲的欣赏课中。这不但能增强学生的欣赏兴趣,而且能激发他们满怀激情地去探究民族乐器深层知识的积极性。
二、正确引导、正面学习
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去辨别。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使得某些音乐作品日趋商品化,再加上音乐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张”,流行音乐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况――良莠混杂、雅俗交织。音乐教育要分析这种新的形势,选择恰当的流行音乐进行正确地指导,否则音乐的审美教育目的就难以达到了。
现实生活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音乐,学生“被迫地”接受了许多音乐信息,这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无形中养成了一种不良的听的习惯。引流行歌曲进课堂不是迎合潮流,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优秀作品带进课堂,以使学生接触各种风格迥异的流行音乐(民族、民谣、外国流行音乐……)。这样能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接触多元的音乐方式、信息,为他们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还要落实好以下两点。(1)鼓励学生对所听的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和见解。(2)提升学生对流行歌曲的鉴赏能力。
我们学校有位学生倾慕歌星张靓颖,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的嗓音好,自从超级女生出道以来,一直是实力派的唱将,有‘海豚公主’的美称。她独一无二的好噪音迅速征服了亿万歌迷的心,她唱的歌能让人在喧闹的城市中找到一个僻静的港湾,有时又使人精神振奋,使人更热情的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每一人。”这名学生对张靓颖的歌曲感受深刻,见解独到,这一点我很欣赏。对我们教师来说,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辨别音乐,提升审美品位。
三、享受音乐,绝不盲从
新课程改革倡扬学生个性自由,以人为本,这更多地体现了人的思想和人的情感需要。课堂上引进流行音乐不但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揭开流行音乐的神秘面纱,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分辨能力,不至于陷入不健康流行音乐的漩涡。
教会学生享受音乐并深入地去了解音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意味,达到我们教音乐的目的。我们也可以通过音乐这一途径,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书本上未涉及的知识,帮助他们拓宽视野。音乐会融入许多不同的创作特点及文化思想,要教育学生不要盲目地追求大众流行的音乐,要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类型,树立正确的音乐观。许多流行歌曲的内容不适合学生,若是不能正确分辨歌词内容,容易使学生误入歧途。在听流行音乐的同时要能够把握分寸,在“狂热”过后找到自己的方向。
学生是多元的个体,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物很执著,一旦喜欢上一样东西,轻易不能加以改变。因此,我们唯有去引导、去筛选、去把握好学生学习流行音乐的方法与尺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从流行音乐中吸取养分,提高音乐素养。音乐老师也应该与时俱进,大胆地引入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元素,相信学生会更加喜欢上音乐课,更加懂得欣赏音乐所带来的乐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66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