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听说活动设计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顾小京
在英语教学中,听说活动作为锻炼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主要课堂语言实践活动之一,得到英语教师的普遍关注和广泛使用。但在课堂观察中常常发现,一些听说活动与课堂教学主题内容的关系不紧密,与其他技能教学的衔接和渗透不自然,仅仅流于形式,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点缀,表面热闹,实质低效;一些听说活动所设的话题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任务难度大,学生语汇积累不足,阅历不够,只能浮光掠影,泛泛而谈,甚至无话可说;不少活动成为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的“一言堂”,消极听众多,积极参与者少,参与面窄,活动效果不理想。笔者针对上述听说活动中存在的低效现象,从活动设计的角度探究解决问题、提高活动实效性的办法。
一、精选话题,巧设情境
话题是引领英语听说活动的一条主线。教师设计活动时,应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确定具有趣味性和真实性、有利于听说交际的话题,然后紧紧围绕话题,巧妙地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在一定的交际氛围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听说活动,使课堂形散而神不散、中心突出、目的明确。贴近生活的话题使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发表观点,有话可说;具体生动的情境能帮助学生打破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心理屏障,消除怕说错话的顾虑,逐渐进入角色,积极与同伴开展有目的、有意义的听说活动,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达到交际目的后的愉悦,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听说活动话题的选择和情境的创设可以和阅读、写作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第二单元Reading板块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项听说活动,作为阅读教学读后环节的拓展巩固练习。该单元的阅读材料是一个题为Home Alone的剧本,剧中主人公Daniel在父母外出期间,因为带宠物狗去看病,没能及时打扫好房间,Daniel的父母在没有了解具体原因的情况下,狠狠地批评了他,双方因为缺乏理解而互有怨言。短剧描述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但剧本在结尾部分没有告诉读者Daniel和父母之间的误解是怎样消除的,留下了悬念。利用该阅读材料的这个特点,笔者将“no misunderstandings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确定为读后听说活动的话题,引导学生置身于剧本中已经创设的情境。首先要求学生分别从Daniel和其父母的角度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 If I were Daniel, how would I respond to the criticism of my parents?
(2) If I were Daniel’s parents, how would I deal with the problem properly?
(3) What would you suggest Daniel and his parents do to solve their problem?
随后,笔者组织学生结成四人小组开展听说活动,讨论这三个问题,并在全班交流观点。笔者要求学生在小组之间交流时,要认真倾听并记下笔记,听完后对其他小组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组际交流环节结束后,笔者组织学生在综合考虑其他小组所提建议的基础上,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一人旁白,另外三人分别扮演Daniel和Diniel的父母,通过角色扮演为短剧补充一个合理的结局,呈现Daniel和父母之间消除误解的场景。
在上述的活动案例中,教师紧密围绕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设置活动的话题,利用剧本已有的情境巧妙地衍生创设了孩子和父母间在争吵后消除误解的情境,既巩固了阅读教学的成果,又在具体生动、颇具真实感的情境中训练了学生的听说技能,很好地发挥了拓展迁移、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作用。
二、突出主体,面向全体
语言实践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听说活动也不例外。在听说活动中,学生始终是主角,教师是导演,发挥示范、鼓励、引导、帮助、监控和评价的作用。在听说活动话题的选择、活动过程的设计、师生和生生互动的模式、课堂情感和气氛的调度上都应鲜明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切实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导”不可代“演”,课堂应该是学生进行听说实践、提高听说技能的舞台,不是教师展示自己英语水平的场所,要避免教师在台上讲得妙语连珠、滔滔不绝而挤占了学生操练时间的现象发生,这是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听说教学活动中要牢记的一条原则。
教师在设计听说活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如何避免出现少数学生当演员、多数学生当观众的现象。教师要研究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能力要求的听说任务。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第一单元Task板块的教学中,围绕话题School arts festival,笔者将课本上的听说活动进行了改编,创设了校园电视台访谈的情境,要求学生结成对子,分别扮演采访者和接受采访的一位参加学校合唱团表演的学生,谈论参加学校艺术节的经过和感受。在活动中两人分别要完成以下任务:
Interviewer:
(1)Greet the interviewee and introduce yourself.
(2)Tell the interviewee what you want to do.
(3)Ask the interviewee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①What did you do at the school festival?
②How did you find out about the school chorus?
③How long did you practice for the festival?
④What do you think about your performance?
⑤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festival as a whole?
⑥What would you suggest the organizers do so that things can improve next time?
Interviewee:
(1)Greet the interviewer.
(2)Answer the interviewer’s questions.
Below are some words and expressions for your reference:sing with the school chorus/an ad for chorus singers in the school radio program/excite students’ interest in art/help students enjoy the beauty of art/invite more artists to give lectures/put on more exhibitions
分析以上教学活动可以看出,教师为扮演采访者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支持,学生只要恰当地运用课本上提供的问候他人和自我介绍的交际用语,模仿课本上的对话范例,连贯地说出问句的内容,就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采访任务。相比之下,教师只为扮演合唱队演员的学生提供了一些参考词汇,学生需要自己组织语句、添加信息才能回答好采访者的所有问题,听说任务的难度相对要大些。教师通过支持性语言输入量的多少调节任务的难度,将不同能力要求的听说任务布置给小组中具有相应能力水平的学生完成,这样可以让所有学生都能摘到他们“跳一跳、够得着”的桃子,得到成功的体验,以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实现因材施教。
与此同时,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研究如何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使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锻炼和提高听说技能。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合作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要有明确的角色分工,成员之间要互帮互助、互通有无。在平等、民主、友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中,语言基础较差、表达能力较弱、性格较内向的学生能够更多地受到同伴的关注、尊重和帮助,逐渐克服自卑感和因此而产生的交际中的紧张情绪,增强参与听说活动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使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时间达到最大限度,参与的覆盖面达到最大限度,交际的真实性达到最大限度,不同程度地提高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听说活动中的言语理解和输出能力。
三、形式多样,方法多变
课堂观察中常发现,由于听说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影响活动效果。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注意研究活动的组织形式、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同活动间的过渡衔接方式以及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方式,对传统的听说活动加以改革,通过设置悬念、创设信息差(information gap)、引入竞争机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多种途径,使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避免发生沉闷、冷场现象。例如:教师可以将经常使用的对子活动(pair work)设计成信息差对子活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第二单元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为学生提供了四幅图片,分别展示非洲大草原、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巴西雨林和戈壁沙漠的景色。经过了解,笔者发现学生对这四幅图相关的背景知识不太了解,完成课本上设计的听说活动有一定困难。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背景信息,笔者以“Amazing places to see in the world”为话题将活动进行了重新设计。在导入环节中,笔者组织学生结成两人小组,分别发给每个小组的两名学生材料A和材料B。这两份材料提供了四幅图的背景资料,内容完全相同,但缺少的信息不一样,呈互补状态。
笔者要求结对的学生轮流、交替询问对方,从同伴那里了解、听录自己不知道的信息,补全材料。在充分了解背景信息的基础上,笔者随后组织学生结成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Which of the four places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most? Why?
(2)Can you think of any other amazing places to visit? What are they?
在上述的听说活动中,教师利用补充的背景资料营造的这种信息差,使学生产生与同伴交际的需求,为传统的对子活动注入了活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在教学媒体的使用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链接、集成,围绕听说活动的主题多角度地创设交际情境,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和信息的支持,帮助学生大容量、快节奏、高质量地完成各种形式的听说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努力做到画面简洁明快,内容重点突出,链接科学合理,要避免简单堆砌素材,避免画面过于花哨,以致过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喧宾夺主。
四、分层递进,逐层深入
实践中发现,教师可以按照“总-分-总”的思路整体设计安排听说活动各个环节的起承转合,做到听说交替、动静结合、凸显主体、层级分明。可以大致按照以下框架设计、组织各项活动。
1.导入活动话题
教师利用与本课话题相关的材料,通过提问、讨论、表演、视听欣赏等形式自然地导入话题,作为引领所有听说活动的主线。
2.开展听说活动
一堂听说课的听说活动常常不止一个,但每个活动的情境都要与本课话题有关,以突出中心,使得整堂课形散而神不散。教师在设计时要注意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过渡(以下简称“活动转接”)要自然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的感觉。每个听说活动的组织开展大致可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1)创设活动情境,布置活动任务;
(2)组织分组活动,交流活动结果;
(3)小结活动内容,进行活动转接。
3.进行迁移拓展
这是一个学生用英语自由表达观点、交流思想的真实交际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谈论与课堂活动话题有密切联系的课外话题,让学生用英语各抒己见。可将学生分成两人或四人的小组,学生与学生交谈,教师也可以任选一些学生与他们进行单独交谈,最后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面前陈述本组观点。
4.小结课堂内容
作为结束语,教师简明扼要地对全部听说活动的内容进行小结,再次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聚焦在“话题”上,达到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的效果。
在上述框架之下,教师在设计听说活动时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发展、层层递进。训练活动分热身训练、听说实练和能力迁移三个层次。热身训练阶段的练习难度不宜大,让学生在刚开始上课时便有成功体验,以激发活动积极性,逐渐将注意力、兴趣点从课外的汉语环境转移到课内的英语环境中来;教师在设计听说实练阶段的活动时,要注意逐渐增加难度,由简单的信息捕捉到复杂的分析对比,由单一的模仿重复到多维的讨论交流,由听、说的单层次能力训练到听说综合能力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步步登高;能力迁移是高潮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听说训练之后,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内的听说材料引导到课外与本课话题有关的热点问题上去,组织他们用英语自由交流,畅所欲言,使得整堂课就像一首乐曲,由低缓到激昂,最后掀起高潮,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综上所述,教师在听说活动设计中,要注重话题的引领功能,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精心设计活动话题,积极创设交际情境,凸显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恰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实施方式,使听说活动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力要求更加接近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水平,组织实施更加符合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规律,更加有利于学生参与、合作和交流,不断增强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切实解决听说活动的低效问题。
(责任编辑:符 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68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