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精心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颜忠辉

  【摘 要】 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和愉快情趣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需要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如果教师善于根据教材科学合理地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关 键 词】 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880(2011)12-0056-0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和愉快情趣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需要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如果教师善于根据教材科学合理地创设情境,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怎样创设情境?创设什么样的情境?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作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能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案例:一年级下册的《找规律》
  课件出示:掉了一朵花的裙子及供选择的四朵花(向日葵、星形花、牵牛花、玫瑰花)。
  师:小雅要参加一年级的联欢会,她选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可是裙子上掉了一朵花,她找来几朵不一样的花,却不知道选哪一朵,谁能帮小雅选一朵合适的花朵缝上?
  生1:我选牵牛花,我认为牵牛花像小喇叭,缝在裙子上很漂亮。
  生2:我选玫瑰花,因为裙子的花边是按一朵向日葵、一朵玫瑰花、一朵向日葵、一朵玫瑰花的顺序排的。
  生3:我也选玫瑰花,因为裙子上的花是按红、黄、红、黄的顺序排列的,两朵黄花中应补上一朵红花,玫瑰花就是红色的。
  师:刚才同学们都能积极动脑筋,从不同角度帮小雅选花,都不错。小雅在大家的帮助下选了哪朵花缝上?(课件配合音乐、动画演示小雅选玫瑰花缝上)
  师:小雅的裙子补好了,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更漂亮了,为什么呢?
  生:因为那花的排列是有顺序的,少了一朵就不漂亮了。
  师:对!裙子上花的排列是有顺序的,很有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引导探究新知)
  利用裙子补花这个很生活化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初步知道顺序与规律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童话情境
  少年儿童好奇心强,童话世界是他们最喜欢的世界。因此,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童话情境,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案例:一年级的《十几减几》
  多媒体课件演示:一口大金鱼缸,里面有一些金鱼(有8条花金鱼,5条黑金鱼)在游动。来了两只小猫,围着金鱼缸走动观看,并做出张嘴说话的形状。
  师:瞧!两只小猫在对话呢,小朋友猜一猜,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生1:鱼缸里有13条金鱼。
  生2:左边的小猫说:“鱼缸里有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
  生3:右边的小猫问:“鱼缸里有13条金鱼,黑的有5条,花的有几条?”
  老师继续演示课件,播放小猫说的话,并出示字幕(如教材中“小猫观鱼图”所示)。
  师:小朋友真聪明!你们很快就猜中了小猫说的话。那你们能解决它们提出的问题吗?
  把教材上的教学插图,制成动画课件,创设了儿童喜爱的童话情境,使课堂起始就呈现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三、创设问题情境
  思源于题疑,数学学习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能促使学生产生质疑解难的积极欲望,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
  案例:《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师:请小朋友数一数,老师左手拿了多少支铅笔?右手呢?(师出示两只手上的铅笔)
  生:老师左手拿了10支铅笔,右手拿了3支铅笔。
  师:老师两只手上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一共有13支铅笔。
  老师边演示边说:老师把这13支铅笔放进文具盒里,再从文具盒里拿出一些铅笔,请小朋友数一数,老师拿出来了多少支铅笔?
  生:1、2、3、……、9,拿出来了9支铅笔。
  师:文具盒里还有多少支铅笔?你们知道吗?
  生:还有4支。
  师:他说对了吗?
  教师打开文具盒给小朋友们看,盒子里还有4支铅笔。
  师:你是怎么知道文具盒里还有4支铅笔的?
  生:我是算出来的,13-9=4。
  师: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生:因为从13支铅笔里拿走9支,剩下的铅笔的支数就是盒子里的铅笔支数,所以用减法计算。
  师:真不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通过上述的情境教学,既复习了减法的含义,自然地引入了新课,又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还渗透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念。
  
   四、创设悬念情境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对所授内容的平铺直叙,势必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枯燥无味,但若在新课的导入阶段进行悬念的设置,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渴望与追求,激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目的。
  案例:《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请同学们拿出作图工具,画一个任意三角形,然后量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你们说出其中任意两个角的度数,老师不用看你们画的三角形,但能知道你们画的三角形的第三个角是多少度,你们相信吗:
  生1:第一个角是40度,第二个角是60度。
  师:第三个角是80度。
  生2:第一个角是75度,第二个角是90度。
  师:第三个角是15度。
  生3:第一个角40度,第二个角110度,
  师:第三个角是30度。
  师:刚才老师说对了吗?
  生:对!
  师:为什么老师不用看你们画的三角形,只要你们说出其中任意的两个角的度数,就能知道第三个角是多少度,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秘密。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通过这一悬念的设置,使这节课所授的内容增加了神秘色彩,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感受数学的奇妙,从而达到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五、创设情境应科学
  创设情境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而科学合理的创设。
  如《倒数》的教学,有一位教师在新课前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过年时,我们家中常把“福”字倒过来,表示“福”到。结果有的学生产生了一种误解,认为9的倒数是6,6的倒数是9。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福”字倒过来是“旋转”,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平移,是将这个数的分子、分母上、下移动,这是不相同的两种变换。由于创设情境不科学、不合理,反而干扰了课堂教学,造成了数学知识的错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7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