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锦萍

  摘 要:本文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从培养目标、教学现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
  
  随着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和发展高科技信息技术,中职教育也加大了计算机专业建设的力度,但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术性人才仍然短缺。这一现象表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脱节,教师应重新审视当前的教学是否符合社会的要求,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
  据不完全统计,中职教育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和办公文秘等岗位的工作,在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岗位上工作的毕业生相对较少。因此,我们的教学应遵循这一导向,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基本的技能操作,针对部分优秀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置尽量向就业面大的群体靠扰,多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纠正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不重视的现象。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
  首先,从教材和硬件设施来看,部分教材过于陈旧,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职业的需求。一些学校硬件设施频频告急,跟不上社会发展的变化。这两种情况都造成教学与现实脱节,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在课堂上,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着“以教师为主体” “以课程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本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不够重视,大部分学生在上机实践课中只是机械地照搬书本上的操作。计算机操作是灵活多变的,参数设置不同就能变化出不同的处理效果,教师教给学生的只是基本的理论操作,更多的处理应在实训中通过多种方式改变相应的数据来完成。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最终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教师应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其次,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从主观上愿意接受计算机理论知识。
  2.课程之间的承接要合理。
  根据中职生的心理特点、能力水平以及课程本身的对应关系,教师应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做到先易后难。在熟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循序渐进、层层推进,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方法。
  3.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
  中职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对复杂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学应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师可通过调查了解,模拟企业的任务要求,细分任务让学生模拟操作。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学会一些操作技能,几个单元形成一个模块,几个小任务合成一个大任务,以完成任务为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岗位技能。
  4. 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师应尽可能利用现代化教具,保留传统的讲、看、练一体化方法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增加多媒体教学。计算机理论趋向于抽象性和空间想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部分知识无法以实例完成的,教师应通过制作课件将原来抽象、复杂的理论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让学生看到实际的东西。同时,尽可能在计算机上演示操作,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
  5.改变教学评价方式。
  传统的试卷评分机制不适应中职生和中职教学的特点。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考核模式,对学生进行细微观察,关注学生的进步,理论知识通过卷面考核进行,而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内容则要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来决定成绩。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要严格要求,让他们提高自己的设计创作水平,对成绩差的学生,则要放低要求,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即可。所有能够完成上机作业的学生都给予表扬,兼顾高中低层次的学生。
  职业教育一直强调人才培养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计算机专业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改变教学方法,充实课程内容,才能培养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潮州市虹桥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 陈春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89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