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践行“4+4n”模式 打造有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桂平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与有用性。“4+4n”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元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思想,目的是给教师一个“拐棍”,防止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甚至穿上新鞋不会走路。
  关键词:“4+4n”模式;学生主体;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2-0006-02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这也是新课改的精髓。为此,我们变革课堂行为,打造有效课堂,推行了“4+4n”课堂教学模式。经多年实践,已显现出此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势。
  一、“4+4n”模式的内涵
  “4+4n”模式中,“+”号前面的4,是课首的情境引入、展示目标和课尾的课堂小结、综合训练4个环节;“+”号后面的“4”,强调课堂上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必须进行的自读文本、师生交流、质疑答疑和专项训练4个环节,其中质疑、答疑是绝对不可或缺的环节;n是课堂所教知识点的个数。
  
  有效运用“4+4n”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做到两个明确。一个原则,即先“临帖”,后“破帖”(严格模式――灵活模式――创新模式);两个明确,即明确每一环节的目的,明确每一环节的原则。
  二、“4+4n”模式的实施
  1 情境引入。目的:激发兴趣、激活思维。
  原则:简洁性、目的性、实效性、趣味性、多样性、全程性。
  情境引入是以情境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并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入的方式很多,可以是逼真的场景、故事,也可以是动画、实验、猜想等。这不仅能很快地把学生带到具体情境之中,而且能够通过视觉、听觉、以及味觉、嗅觉、触觉的艺术整合对人的思想、情感产生巨大的感染和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展示目标。目的:指引方向、确立航标。
  原则:全面、具体、适宜、适量、有效。
  展示目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生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有方向,能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目标制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目标的定位务求准确,目标的确定既要根据学科的“课程标准”,也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目标的设定要简明扼要、层次清楚、具体适宜。
  3 自读文本。目的:体验过程,掌握方法。
  原则:生本对话、自读自悟。自学指导要操作性强、指导性强。强调“指”与“导”。
  自读文本是生本对话、自我感悟的过程。自学指导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并表扬那些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学;特别是要重点巡视中差生,甚至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促使他们也能够认真地投入文本自读。在这整个环节中,都要面向全体学生,万不可只顾辅导一个,而放弃督促大多数。这样,才能及时了解、把握、思考所存在的共性疑难问题,为下一环节的交流研讨作准备。
  4 交流研讨。目的:展示成果、检测效果。
  原则:气氛的和谐性、参与的广泛性、研讨的深入性、形式的多样性、程序的有序性、结果的有效性。强调“广”与“深”。
  交流研讨环节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中,教师指导自学,引导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检测自学效果,也可引导学生互相探讨问题,实现思维的碰撞和智慧共享,以加深教学的深度,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扩展和深化。这部分应尽量让学生回答或板演问题,以最大可能地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这一环节,应尽可能调动中下等学生的积极性。
  5 质疑答疑。目的:深化知识、解决问题。
  原则:师激疑、生质疑,师生共析疑。强调“激”和“引”。
  质疑答疑环节要让先学生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果学生实在提不出问题,教师就要再次设疑。问题设置后,先由学生互答、探讨,学生解决不好或解决不到位的由教师补充。通过这个环节的活动,让学生豁然开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要努力去启发学生质疑,教会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解,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有了疑惑才能活跃思维,有了疑惑才能增长知识,有了疑惑才能敢于创新。不会质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可能深入,学生提不出问题,对文本的情感体验不可能深刻。
  6 专项训练。目的:巩固知识、查漏补缺。
  原则:基础性、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适量性。本环节重在“固”和“查”。
  专项训练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及时反馈学习的效果,让学生尝到学有所得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该部分设置的题目一定不要多,但要紧扣知识点,本着学啥查啥的原则,让学生在尝试到学会的积极情绪中增强自信。
  7 课堂小结。目的:建构知识、结成网络。
  原则:自主性、全员性、系统性、结构性。
  课堂小结是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不仅仅有知识的总结,还应有思想和方法的总结。小结的方法比较多,可以是学生自主小结,也可以是师生共同总结,但一定要注意小结的系统性与结构性,使学生通过课堂小结,将所学知识点串成串、联成线、结成网,实现了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
  8 综合训练。目的:达标检测、提升能力。
  原则:综合性、发展性、针对性、阶梯性、适量性、多样性。
  综合训练应选择适度适量的练习题,查漏补缺、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信心,从而为学生搭好愿学、会学台阶;并及时反馈信息,做到堂堂清,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解题能力。
  “4+4n”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能促使学生按目标起航,在情境中增趣,在自读中感悟,在交流中分享,在质疑中深思,在训练中巩固,在总结中提升。它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前提,以指导体验、强化过程为基础,以发展思维、着眼创新为重点,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思维为主攻。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元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思想。
  “4+4n”课堂教学模式,凸显了三个意识。一是问题意识。从情境引入、质疑答疑到课堂小结,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带着问题师生交流,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不仅在有疑处生疑,更在无疑处生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打造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二是互动意识。遵循新课程的互动理念,采用对话的有效形式,本着尊重、平等、双向原则,先由学生自读文本,进行生本对话;接着小组研讨,进行生生对话;然后,全班交流,进行师生对话。通过沟通和倾听,师生的知识、道德和理性都得到升华。三是过程意识。学生对新概念的学习不会一气呵成、一蹴而就,而要在“自读文本一师生交流一质疑答疑-÷专项训练”四个环节中螺旋式的提升认识。
  实践证明,“4+4n”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打造主体有效课堂的有效模式。其基本原则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学不教。目的是给教师一个“拐棍”,防止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甚至穿上新鞋不会走路。在此基础上,逐渐灵活运用模式,创新模式,但绝对不僵化模式。也就是说,实施“4+4n”模式既要规范又要灵活。规范即按步骤操作,有序进行。灵活即按要求分学科灵活运用,准确把握模式的“魂”,灵活运用模式的“形”,神形兼备,“先死后活、死中求活、死活结合、死去活来”,切忌以唯一替代多样,用刻板替代灵活。总之,要力求源于模式而超越模式,规范把握,灵活运用,扎实有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97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