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学生学习语文激“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阳 红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通过构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设置疑问、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开展活动等作为突破口,激发小学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 语文学习; 激趣
学习兴趣,又叫求知欲,是学生在积极欢乐的心理状态下希望参与某种活动的下意识的心理活动。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充分发挥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娱乐性,逐步深入地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 构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列宁也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无数事实证明,学生对某位老师情感越好,就越爱听某位老师的课。反之,学生和教师有隔阂,就会讨厌教师教的课。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投入更多的情感和爱心去温暖他们,激发其学习兴趣。
2 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平铺直叙一讲到底,不想方设法设置一些好的疑问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依旧是无动于衷。因此,教学中教师须有意识的设置疑问,引发探索问题的热情,点燃思维的火花。
如:教《院子里的对话》这一课时,可以针对课题提出这样四个疑问:①谁跟谁在院子里说悄悄话?②多大年纪的谁跟多大年纪的谁在院子里说悄悄话?③谁跟谁以怎样的神态在院子里说悄悄话?④谁跟谁在院子里说了哪几方面的悄悄话?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尝试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了其学习、探讨的兴趣。
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师通常是不能等待这种情况的自然出现。他必须自己去建立能够唤起学生的必要心理状态、观念、情趣、动机,并激发他们行动的外部环境。”在教学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时,我这样设计的:一向一身裙装的我,今天穿了一身运动装,脚蹬一双旅游鞋,头戴一顶太阳帽,手拿一幅中国地图,一进教室,就引起学生的骚动,还传来窃窃私语:“老师今天怎么了?”“是呀,怎么这身打扮”这一身打扮首先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我接着说:“今天我不当老师了,我当一次导游”“导游?导什么游?”此言一出,立即有学生发问。“游《鸟的天堂》呀”。我说,“鸟的天堂就是一棵大榕树,它是全国的旅游胜地……”通过创设特定的活动环境或渲染气氛,将学生带入包含正义感情的情感之中,使其在心灵深处形成强烈的共鸣,从而促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 开展活动、拓宽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热情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去开拓、去创新,寓教于乐,让学生学会在玩中获得知识,这也是培养学习语文兴趣的最终目的。 在教学《草船借箭》时,以辩论会的形式来学习的。在略讲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提出一个问题:文中的诸葛亮、周瑜、鲁肃,你最喜欢哪一个?立刻全班学生分成三派,当然也有哪派都不是的,但为了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随时做好准备,接受“小记者”的采访,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展开辩论会时学生异常激烈,各执已见。辩论会结束后,我再组织班内的“小记者”对那些旁听者进行采访,他们竟也说的头头是道。在不知不觉中全体学生的兴趣都调动起来了。
不难看出,语文教学中的激“趣”很重要。兴趣其实起到了透镜的作用,把人的精力与能力如光线一样集中到一个焦点上,从而引起燃烧。智慧的光芒也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成才的力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48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