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课标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体现生活化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
  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这一内容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凑整、取整”。比如376+98=?既可以376+98=376+100-2,也可以376+98=374+(2+98),而对376-98=?既可以376-98=376-100+2,也可以376-98=100-98+276。这些都是与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经验相联系的。举例――妈妈买饮水机用了376元,买衣服用了98元,问一共用了多少钱?如果衣服用了100元,就用了376+100,可衣服比100元少了2元,所以要376+100-2;或者妈妈带了376元,买东西用了98元,还剩多少钱?妈妈可能会拿一张百元钞票,而留下276元,付了98 元,应找回2元,所以有376-98=100-98+276=278元。
  再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教材问题进行生活化的“包装”,既可积累数学知识、膨胀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
  
   二、捕捉生活素材,体会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
  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克”“ 面饼:65克”,从而知道调料袋和包装袋重5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等实际问题。学生认识了体会了才能准确应用。
  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导入时,安排了这样一段小插曲:你们知道我们人体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头与身高的比约是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约也是1∶7,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比大约是1∶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样利用“人体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探讨生活未知,激发兴趣
  小学生从混沌未知到认识简单的数字,从而开始数学的学习。这其中有许多他们不明白的数学知识,怎样和他们探讨生活中的未知,进而逐步引导他们步入数学知识的殿堂,是数学“生活化教学”目的之所在。
  在教学第七册“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此后,我让学生再估算:妈妈一行13人旅游,现在要买13瓶矿泉水,每瓶1元1角,请你帮忙算一算大约要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10元〔10×10=100(角)钱,即大约要带10元钱。〕此时,有一个学生说:“10元钱买不回13瓶矿泉水,妈妈带20元钱就完全可以买回所要的水了。”那么,应该怎样进行估算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争执中,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又如:在教学乘法后,我让学生猜一道题:有两对父子去吃饭,可是服务员却给他们发了3双筷子,这是为什么?再问:同学们都知道4×5=20,现在只有10盆花,要求摆成5行,每行4盆,该怎么摆?这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回归生活空间,应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的实践活动课中,事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们都喜欢什么节目,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学生比家长更喜欢富有挑战性的节目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回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过程。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设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数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57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