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苏语文高考从2007年起增设了“探究能力”层级考核,2008年进一步明确了“探究能力”的测试要求,即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此,语文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在日常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就高中语文如何实施探究式阅读教学略作探讨,以期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
  
  1、转变观念。构建探究学习的平台 什么是探究式阅读教学呢?探究式阅读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以现行教材为探究内容,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合作讨论或独立自主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倡导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当务之急就是转变教学观念,下功夫改变长期以来习惯了的单纯接受学习的模式;要在课堂上积极建构一个探究学习的平台。
  1.1 探究学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自主性特征。“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本观念在教学中的反映,这是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先进思想,教师应时时以这种思想来指导自己的阅读教学。
  1.2 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不是放任自流式的阅读,也不是让学生脱离文本任意肢解文意,而是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不受别人观点左右,渗透个性化的思考和认识,以自己的心灵与作品碰撞,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努力追寻文本及作者的初始意义。这样的“读”才是“填补空白”的“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阅读。因此,探究式阅读活动的始终,教师应适时地作出恰当的引导,既保证学生有自主探究的空间,又要让学生在头脑中确立起文本意识。
  1.3 要建立多向交流平等交流的课堂教学平台。探究式阅读教学要改变以往教师单向与学生交流的教学模式,要在课堂上建立多边交流渠道: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双向交流纵横交流的对话关系,最大限度发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作用,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片自由思考自主探究的天地。
  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必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先布置学生查找与苏轼有关的资料,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理解词作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苏轼的人生境界。学生在主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对词中“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产生了争论,就此笔者并未急着给出统一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假设,然后去搜寻能佐证自己观点的证据,并进一步验证自己的观点。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就认定他的观点是站得住脚的。探究阅读的实质就是让学生有疑而读,有读而思,在语言的解读中,激发起学生的思维探究活动,从而提升学生自我解读文本的能力。
  
  2、找准切入点,点燃学生探究阅读的热情 探究式阅读教学要寻找恰当的切入点,才能点燃学生探究阅读的热情。所谓的切入点,就是指文本中能引发学生产生个性理解、个性认识、个性看法的地方。这是教师在备课或讲课中应该敏锐捕捉到的,它能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引导好学生开展好探究阅读活动。
  怎样才能抓住文本的切入点呢?关键是教师能设计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
  2.1 问题设计要遵循三个原则:即紧扣文本重难点,贴近学生实际,体现开放性和限制性。
  2.2 问题要具备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等特征。
  2.3 要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曹文轩的《前方》一文时,笔者抓住文本诠释的人生观这个切入点,引导学生设计这样的问题:①作者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这句话怎么理解?②你同意作者的这一观点吗?为什么?请说明理由。其中,第一问直接指向本课教学重难点,第二问结合学生实际发问并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究的空间,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如此,学生在探究文本的过程中既理解了作者的人生观,也能对自己的人生作出理性的安排。
  总之,探究式阅读教学中一个好的探究性问题,就好比是催化剂,它可以催开学生的思维之花,教师要紧抓这一切入点,提高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实效。
  
  3、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探究阅读的方法 教学不只是“授之以鱼”,更应是“授之以渔”。教师在培养学生探究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更应注重探究方法的指导。
  探究阅读强调自我发现问题并自我解决问题,因此,探究式阅读教学首先要渗透思维方法的指导,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良好习惯,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灵活运用发散思维质疑问难。
  其次,要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步骤,具体说来如下:第一,叙述情境,提出问题:叙述问题形成的过程,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提出自己探究的问题。第二,选择角度,明确思路:面对提出的问题,选择一个分析问题的角度,并简要说明分析的思路。第三,引述事实,进行阐释:沿着自己确定的分析思路,引述文章中和生活中的相关事实,加以阐释。第四,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沿着确定的思路,能解释得通,并能进而得出结论;一种是沿着确定的思路,不一定能得出最终结论,那就先写一个阶段性结论,说明该问题有待于换个角度去研究解决。总之,要呈现一个事实的探究过程。
  只有让学生掌握探究式阅读的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让学生终生受益。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就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主阵地,笔者相信,只要我们转变观念,巧抓切入口,“授之以渔”,在每一节阅读课中把话语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一片自主分析、研究、探讨的天地,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在语文教育这块沃壤里茁壮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61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