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玥佶 曾杰 陈丹娜 龙昱 刘立鹏

  摘要:生物化学是关于生命的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类课程。由于其内容繁杂,概念抽象,学生难以掌握,教学难度较大。本着边实践、边研究的原则,从理论和实验教学相结合,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109-03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代谢和调节,进而从分子水平探索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物化学的研究主要采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同时也融人了遗传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理论和技术,是一门边缘学科,也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领头学科。[1]同时,它又是生命科学中发展迅速的基础学科,其理论和实验技术渗透到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对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及其它医学研究方面显得日益重要。[2]
  生物化学内容的总体特点是抽象、深奥、枯燥、繁杂,信息量大,重点、难点和疑点较多。和其它医学基础学科相比,历年来学生普遍对这门课感到“恐惧”。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主要在于两点:一是物质代谢部分内容太多太琐碎,难以记忆;二是分子生物学部分内容太抽象,难理解。[3]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就得先从教师的教学理念着手,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改革。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一改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讲多长时间,学生听多长时间;不管学生听没听懂,教师也一直讲下去。从走进教室到走出教室,都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兴趣不高。如果让学生参与进来,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就会提高。如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20世纪生命科技界的重大事件,是揭开自然界生命现象的里程碑。DNA结构的发现艰难而曲折,其结构复杂、难懂、难记。如果教师只顾一味地讲下去,则收不到相应的效果。但是,如果让学生参与进来,就能轻轻松松地掌握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要点。
  课堂上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整体思维、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教师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结合各不同专业内容制定教学大纲,选用合适的教材。教材是教学最重要的基础,要选好教材,编写好相应的教学大纲,做到以本为本,以纲为纲。选用教材时,应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以此作为选用教材的主要参考。此外,也征求学生对所用教材的意见和建议,并作为甄别、选用教材的参考标准之一。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在于提高教学水平。首先,从教学内容入手。在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劣是影响教学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重点和难点的处理。讲课如果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难点不讲透,结果会事倍功半。反之,讲课重点突出,难点讲透,结果则事半功倍。所以,教学中必须从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出发,把握教学重点,找出难点和关键。此外,教学内容要强调“少而精”原则,因为内容太少,有时学生学到的知识少,所以把握好“少而精”的度至关重要。[4]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对生化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对一些与医学无关、又非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尽量略讲。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由于基础和专业特点不同,对课程学习的要求也不同,应根据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特点进行讲授。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内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与其它学科如化学、生物学、生理学重复的部分,只需简要介绍或不讲,既避免重复教学,节省学时用于实践,又保持了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解决了学科间的交叉问题。如生理学中详细介绍了血液生物化学中两条凝血途径,生物化学可以只做简单的讲述。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
  适应学科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生物化学改革的主题。通过改革,以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将生化信息多角度、多层次呈现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启发式教学法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投入到学习中,更好更多地汲取知识。浓厚的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前提。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经不符合实际。启发式教学即是按照认识事物、掌握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逐步启发学生,引导探究,层层深入,直至学生能动地领会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启发式教学结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把精力集中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来。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规律,从而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讲述DNA的高级结构时,可提问:为什么长度达到l米多的DNA线性分子可以压缩在只有几微米的细胞核中?此类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讲授的内容上,很自然地引导他们的思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寻找答案。[5]
  2.比较式教学法
  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才能发展。生物化学在知识、概念、基本原理上有许多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内容,常出现知识模糊、概念混淆、难学难记的现象。采用比较法,易将它们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便于理解和掌握。
  比较异同,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及内在联系,更好地掌握重点内容。例如生化中有许多相似的概念,如结构基因、假基因、重复基因、重叠基因这些基因概念看起来相似,但意义完全不一样,记不住,容易混淆。但如果把它与本质联系起来,则一目了然:所有这些概念的共同点即本质都是DNA片段。结构基因是指能转录出mRNA并指导蛋白质生物合成的DNA片段;假基因是结构基因突变后失去启动子的DNA序列;重复基因只存于真核生物,而重叠基因只存于原核生物。
  3.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生物化学理论性强,代谢途径错综复杂;另一方面,医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将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如何将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融会贯通,是医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介绍一些相关的临床病例,可将枯燥乏味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使之产生好奇心,大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加深学生对生化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蛋白质变性与消毒,酶与维生素缺乏症,酶的竞争性抑制与有机磷中毒、磺胺类药物抑菌作用;呼吸链与一氧化碳、氰化物中毒;糖代谢与糖尿病;脂代谢与高脂血症、酮症酸中毒、脂肪肝;氨基酸代谢与肝性脑病;核苷酸代谢与痛风;RNA合成机理与艾滋病治疗;胆红素代谢与黄疸,等等。

  理论和实验相辅相成,理论是学生的实验指导,反过来,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巩固理论课所学的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思想,安排实验课时尽可能与理论课的进度保持一致。如讲授“蛋白质理化性质”时,安排的实验课“为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理论课讲授“酶的专一性”时,实验课安排“蔗糖酶和淀粉酶的专一性”等。此模式的优点是: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动手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技能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加强理解理论课上的知识内容。
  4.改进教学手段,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改进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作为计算机教学、视听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应用投影、录像、CAI课件等工具,将抽象、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具有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动静结合、色调鲜明的特点,实现了生物化学教学模式的重要转变。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的方法从分子水平探索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分子结构、代谢反应等知识学生看不见摸不着,难以理解和记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声音、动画等,可动态演示代谢过程,生动直观地将抽象的知识系统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在较短时间内建立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DNA的复制,RNA的转录,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都能用形象的FLASH形式表现出来,既能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理解和记忆。
  除以上介绍的方法外,还可以采取趣味教学法。如适当引人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此外,部分教学内容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学完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综上所述,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提高其综合实力,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课前根据各专业教学大纲,精心备课,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从内心体会学习的愉快,则为提高教学质量拓宽了路径。
  
  参考文献:
  [1]查锡良.生物化学(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唐微等.医学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4).
  [3]刘小宇等.提高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0(3).
  [4]王小引等.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0(6).
  [5]粟敏等.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2009,10(1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6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