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开放式地理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钱文州

  在国内外地理教育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开放式课程成为新的课题摆在教育工作者的面前。笔者就这方面的尝试谈一些体会。
  
  一、教学过程的开放
  
  1 课内外相结合。
  地理课堂上实施“开放式教学”,使课内课外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学生上网的积极性大增。于是,我提早两天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让学生事先查资料、搜集信息、预习新课,对新课教学内容有充分了解和准备。上课前一天,我请学生把难理解的知识点或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交上来,我根据这些信息重新整合我的教学设计。然后再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获得生活中的知识,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和价值。
  2 学科间联系。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决定了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如地球自转方向,我让学生转动地球仪,观察后得出结论: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我又让学生说说他们的记忆方法。学生们有很多奇思妙想,其中一个方法是与英语和语文结合起来,即谐音记忆法:北极的英文是North,自转方向逆时针中“逆”的拼音是Ni,开头字母都是N。这样,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 校内外沟通。
  大自然是地理科学的最大实验室,是地理教学的最好课堂。我们应组织和鼓励学生到野外去,到大自然中去,去观察和直接了解地理事物的方方面面,把书本知识与大自然结合起来,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二、教学方式的开放
  
  开放的地理教学方式,能全方位地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引进选择机制。
  学生的学习总是受他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及原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以及情感性格特征的制约。为此,我将选择机制引入课堂内外。
  首先,将同样的教学设计试用于不同的班级,气氛和效果迥然不同,这是因为每个班级的特征和气氛不一样。因此,应结合班级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设计。例如,学习“昼夜长短的变化”时,在(10)班,我请学生用讲台上的地球仪和手电筒,一边显示二分二至日光照,一边说明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在(14)班,我请学生用双面胶在他们的篮球、足球、排球上粘贴出二分二至日的昼夜半球,并请他们分别展示,让其他同学说出每个球的节气名称;在(1I)班,我把全班分成四组,每组设计出其中一个节气的各个角度的光照图,并画在纸上,最后各组交流审查,推荐优秀的作品贴在墙上。这些方法因人施教,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树立学习地理的信心,凝聚全班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其次,根据学生个别差异、认知经验、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例如,学习“海洋资源”时,我让全班自愿组成四个小组,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索有关海洋资源(渔业、矿产、能源、空间等)的资料。海洋资源种类可自选,资料来源可以是图书馆、网络等。然后各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搜集后整理加工的海洋资源材料,其他组对该组的成效进行评估。之后我依据教材结构,结合学生在资料交流中感兴趣的话题,设计若干个演讲专题,让学生自选专题上台演讲,阐述自己的观点,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之处,请台下同学参与问题探讨,我也参与这一开放性讨论。这样就形成了人人可以参与、个个乐于参与的局面。
  2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在地理教学中,要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主动向探索发展,满足学生精神世界的内在需要。例如,在学习“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时,我让学生观察教材中“阿波罗16号登月”图片,问图中有无错误。有一位学生高兴地大声喊:“有,旗子不会飘,因为月球上没大气。”我当即表扬这位学生的勇敢,但指出这里没有错误。因为旗子是用铁丝撑起来的。
  总之,开放式的地理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293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