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术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梅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术学科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不仅仅是单纯教授技巧,而是更多地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带着质疑的态度去探讨,以便表达心灵的感触。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一种内在力,它可以使学生保持一种持久的热情,从而转化为直接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教师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独特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获得学生的尊敬,还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主体的学生也不应该只期待技术和技艺的满足而忽视了自我。教师对课程的把握应该是灵活的、启发式的粗线条。
  关键词:创新 素质教育 质疑思维 兴趣 因材施教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着重提出:要“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重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能力的高低、创新能力的强弱、创新人才的多寡,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和决定性因素。
  美术学科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赋予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动手能力,丰富的想象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艺术创造力。美术教学也因其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创新的基本含义。创新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和属性,它与生俱来;是人类自身的本质属性,人人皆有;是可以被某种因素激活或教育培训引发的一种潜在的心理品质,它潜力巨大。而在目前大多数的美术专业课教学中技巧的传授占重要的地位。学生希望获得某种技巧以达到迅速便捷地掌握绘画,教师则为了追求短期的教学成果,竭尽自己所擅长的那一套,通过学生“克隆”出“千人一面”的作品。双方都养成了拿来主义的惰性,丧失了探索、实验、发现的乐趣,完全忽视了个体感受,最终导致自信心和创造力的最终丧失。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
  
  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质疑思维
  
  教师应该不仅仅是单纯教授技巧,而是更多地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带着质疑的态度去探讨,以便表达心灵的感触。质疑思维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科研上、发明创造上有着特别的作用,而对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质疑思维最核心的特征,就是它的疑问性,疑问性充分体现在问“为什么”上,这是探索问题的切入点、入口处,表达了一种开发、开拓的欲望,它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钥匙。质疑思维表现最明显、最活跃的特征就是它的探索性。探索性充分体现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追不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探索精神,直到无疑可质,得到正确答案为止。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初期教授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是必要的,否则学生则无从下手,从而丧失了对绘画的热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一种内在力,它可以使学生保持一种持久的热情,从而转化为直接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创设恰当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因材施教,充分发掘学生的艺术潜力
  
  美术教学有它的规律性,但它不是一种被动的教师单方面的技巧辅导训练,首先分析、讨论所学的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中建立自己独到的观点,如素描头像写生当中通过对模特儿性别、年龄、外貌特征的细致观察,了解模特儿的职业、经历、文化水平,掌握他的内心活动,从而正确表现他的形象特征及精神气质,这是对学生独立性、创造性、想象力的培养。教师针对学生的创造性加以施教,因为主动的创造性是艺术活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只有创造性的开发才能真正体现学生们的才能。同时了解学生的天赋与秉性,也称遗传素质,它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原理,是形成人类创新能力的生理基础和必要的物质前提,它潜在决定着个体创新能力未来发展的类型、速度和水平。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能很快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在作业中体现出来,而一些学生天赋较差,那么同样一张作业对两种学生的要求就有所不同。有的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张张有进步,而部分学生一段时间没进步,突然间有质的飞跃,这就要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引导。
  
  四、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
  
  教与学应当处于永恒的动态关系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客体,不应该扮演先知、先觉的角色,教师只有充实自己,时刻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并通过写生实践提高自身水平,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力争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教师通过各种方法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教师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独特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获得学生的尊敬,还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作为主体的学生也不应该只期待技术和技艺的满足而忽视了自我。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对物体的空间、体积,色彩的冷暖感觉不同,那么同样一组写生作品就会呈现不同的效果。艺术往往不存在明确答案,而这一点正是艺术追求的价值所在。
  教与学从本质来说应该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实践,都应具有探索、实验、发现的乐趣,因为教学双方都是具有灵性思维的个体,对于教学主客体特殊性的认识,有助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全面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教师对课程的把握应该是灵活的、启发式的粗线条。如何开发教学中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是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具有较成熟的专业个人经验和较深刻的艺术感悟,可以教会学生直接经验和方法,在这过程中不应该忽视教学对象的差异,简单地把某个标准或一些基本规律传授给学生,这样很容易压抑学生的不同个性,挫伤他们的自信。长此以往,则可能泯灭学生可贵的长机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质疑、探讨一切可能的艺术方式,最终创造性地学习,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唐殿强.《创新能力教程》.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5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