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开创诗意的生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课标对文学作品的教学目标作了明确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思想情感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练,感情最为丰富。优秀的诗歌能够飞越时间的长河,跨越不同的国度,拨动读者的心弦。中学生正处在诗的年龄,憧憬诗意的生活,所以我们有责任带他们步入诗歌的殿堂,让他们在这儿自由飞翔。在诗歌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美
语文学习离不开朗读,诗歌学习尤其要从诵读开始,古人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是凸显了诵读的作用。诵读作为培养感受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在教诗歌时,循序渐进指导他们掌握诵读技巧。针对学生对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比较陌生,读起来并不习惯这个实际,我给学生提出一个诵读与感受同步进行,边诵读边深化感受的四步诵读标准:一要放得开,读得起来,读出气氛;二要读出轻重缓急之节奏;三要读出感情,发挥想象,把自己融入作品的氛围,酝酿并表现真正的感情;四要读出意境,《沁园春・雪》要读出雄壮,《卜算子・咏梅》要读出豪迈,《破阵子》则要读出悲愤。我反复跟学生讲解反复诵读跟感受力能够同步进行互相促进这个道理,经过动员,学生读的热情提高了,对诗歌的感受力也提高了。叶圣陶曾经说: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的确如此,我在教《沁园春・雪》这首诗歌时感受最深。在不断的吟诵中,学生渐渐进入诗境,不仅能处理好停顿和快慢,更能够很好地处理诗中情感的准确传达,比如“欲与天公试比高”“分外妖娆”中所表现的勃勃生机和作者借此抒写的不屈斗志和英雄独领风骚的气魄。
二、在品味中把握诗歌的情
中学生很少有同学喜欢诗,即使有同学能背出不少古诗句但也无从说起其的妙处。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应该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谓意象就是内在的思想情感内涵和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它有着浓烈的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同为梅花,因为作者心中不同的情感寄托了其不同的内涵。在毛泽东笔下梅花不畏严寒,开放在坚冰悬崖。在陆游的笔下却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为什么同一意象却有不同的内涵?其实通过品味整首诗歌中的意象就不难发现毛泽东借梅花抒发的是坚强不屈的思想追求,而陆游借梅花抒发的却是坚贞自守的傲骨。如徐志摩《再别康桥》“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水草”这一意象,把徐志摩对康桥深切的依恋之情自然的表达出来,具有诗人独特的个性特征。一首诗中出现的意象通常不是单一的,而是一连串意象组合在一起,共同表现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情感。这就需要学会两种能力:一抓住主要意象,二总体把握住多个意象所共同表达的内容。它们没有主从之分,而是共同组合成一个整体。把诗歌中这些意象的关系弄清楚,能帮助学生在看似复杂的意象中较快地理出思路来,进而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在诗歌学习充分地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思维在想象中尽情地得以延伸。
三、在赏析中提升诗歌的理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更是为如此。艺术必定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法,才能表现所要表达的思想。学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并没有多少了解,我们可以借助简单易懂的诗歌渗透其中。像《观刈麦》这首诗对于学生来说不难理解,我在教学中将对比手法作为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突破口,让学生认识到正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才会有“贫妇拾此充饥肠”的悲惨生活。诗人再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到自己既无功德,有不事农桑却拿三百石的俸禄,真是“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就是在欣赏作者那自己与当时农民进行对比中,我们看清了白居易同情百姓,关心民生的博大胸怀。当这样的渗透越来越多时,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就越来越强了。每当他们遇到诗歌总能有意识地从虚实、动静、象征、对比、衬托等方面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这让我非常欣慰,因为他们的学习不仅有感性认识,还有理性认识。
四、在创作中展现学习诗歌之趣
通过教学中的不断引领,学生不仅掌握了欣赏诗歌的方法,而且对评论诗歌、创作诗歌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的诗歌学习开创更为广阔的空间,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课上扩展到课后。每学过一首诗后我就给学生找一到两篇同一作者或同一题材的课外诗歌供学生欣赏。可以对它的意象意境、语言风格、写作技巧等谈谈自己的看法。比如学过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之后,我就为学生提供了毛泽东的其他诗歌和有关于长征的几首诗歌供学生自主学习,在第二天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很有见解,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后更是热情高涨。由此可见,诗歌因为有广阔的思维空间所以很能够满足青少年放飞思想的欲望。另外,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让学生自创诗歌。对于初中的同学来说,仿写是最容易进行的,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在学过《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这首现代诗后,我布置了一篇课后小习作:我骄傲,我是()。在批阅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作品。在讲评的时候,我发现被读到作品的同学非常开心,大部分同学热情高涨。也许这样的小练笔语言还经不起推敲,内涵还谈不上丰富,但是从他们稚嫩的笔端流淌出的却是心中的激情和对创作诗歌的兴趣。
总之,诗歌本身就是能充分地显示作者的情怀和品格的文体。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优秀诗篇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美化他们纯洁的灵魂,调动他们书写诗意的生活的热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562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