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振暖
摘要: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寓于语文教学之中,在导语、语言、细节、环境各个教学环节中,恰当地渗透情感教育,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情感 导语 语言 细节 环境
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深化,人们对非智力因素在各项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已有了明确的认识。实践证明,情感、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寓于语文教学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迅速掌握语文知识,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政治思想教育。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十分注重情感教育,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导语”的情感教育
所谓“导语”就是一节课的引入,即“开场白”,犹如一首歌曲的第一个音符或序曲。一个有经验的老师,总是设法利用巧妙的导语,一下子将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学习场景之中,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趣和浓厚的兴趣。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前,本人考虑到学生与作者间的时代反差较大,伤感情绪越浓,距离学生生活就越遥远,障壁就越厚,怎么办?只有以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用真情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我表情生动地叙述道:“那是1987年的秋天,正值农忙,我病倒在家好几天,等病情好转,要返校到城里,当时交通不方便,没有汽车,所以六十里的路程,是父亲用自行车驮我回学校的。想起当时的情景,我就控制不住流眼泪,为什么?当时,父亲农活很累,再说我已是高中生,也不轻,骑自行车多艰难呀,父亲送我后随即又返回家里干活,到现在我清晰地记得父亲满脸的汗水”,此刻,我又一次抹去两眼饱含的泪水,同学们受到感染,动了情,有的默默不语,有的红着眼圈,这时,我立刻抓住他们勃发之机说:“同学们,朱自清的父亲和我的父亲一样,为了孩子,吃苦受累都愿意”,作过一番简述之后,让同学们再默读课文,画出四次提到背影,四次提到眼泪的句子。课后有一稚气的学生修改歌词道:“世上只有爸爸好,有爸的孩子是块宝”。可见,这段导语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了他们学习《背影》的浓厚兴趣。
二、语言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高尔基说:“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语言把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来。”魏巍的《我的老师》文中有这样一句“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当我们的学生读完这一段后也笑了。为什么?因为学生心领神会地懂得了所使用的这段语言的意义,在脑海中已呈现出了两个非常生动的人物形象,体会到了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一位和蔼可亲、温柔、慈爱的教师形象跃然眼帘,“我用石板一迎,笑了”描绘出孩子的调皮、机灵、纯洁和尊敬、热爱教师的品质。短短两句,把师生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和盘托出,为下文叙写学生对老师的、模仿、日思、夜梦、惋惜、难忘、回忆等一系列事实做了铺垫,为展示师生间的深厚友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语言”为我们、也为他们,架设了一座互通感情的桥梁。
三、利用“细节描写”进行的情感教育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场合及情境中产生的,哪一位名家的名篇不是在强烈的情感冲动中创作出来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都浸透着真实感。都德的《最后一课》可以看作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对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是这首交响曲的主旋律,对于文中每个人物的语言、表情、心理、服饰等等描写乃至布告牌、鸽子等等的细节刻画都可以说是爱国主义教育音符,这许许多多的音符组成了一首悲愤的爱国主义交响曲。教学过程的高潮即韩麦尔宣布下课这一节时,同学们在前文故事情节的感染下,也可以说是在韩麦尔、小弗朗士的爱国感情熏陶下,更专注地听我讲析这一部分,我随机提问:韩麦尔先生的脸色为什么苍白起来?学生自然而然地回答出:钟声和号声已经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我又接着问老师的形象为什么高大起来?学生也能想到是老师的爱国行动和精神使小弗朗士也使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老师不仅是一位法语教师,而且还是一位爱国之士。文章结尾的独到之处没有韩麦尔先生带领学生及听课的其他人慷慨激昂的宣誓高呼,而只是用尽全身力量书写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还有那痛苦的手势这已经足以让学生想象到韩麦尔先生痛苦的心情还有他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在座的每一位学生从我讲析这一细节描写中都受到了感染,这时我随机提问:法国人民如此爱他们的国家,那么我们应用什么方式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呢?这时同学们情绪激昂,首先想到刚刚结束的奥运会,奥运健儿用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爱,那么我们中学生爱国就是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平常小事做起,努力学习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为祖国优良的传统和文明自豪。我进一步地补充:比如语文课上桂林山水就能让你们体会祖国山河的美好,数学课上讲工程规划就能让我们感受祖国的发展和变化,写字课就能让我们写好汉字了解祖国文字的优美……日积月累,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就会滋生出一种深厚的“祖国情结”。
四、特定“环境描写”中的情感教育
特定的环境是最能激发人们某种情感生发的场景,传递情感、表达情感的场所。鲁迅先生《社戏》最后一段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过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是啊,“豆”同是那带着甜味的普普通通的豆,“戏”同是那没有好内容、乏味的戏。那为什么作者感到那夜的豆好吃、那夜的戏好看呢?这就是特定环境氛围的魅力所在。有豆麦田地、连山、戏台、笛声,还有一群农家孩子:聪明的双喜、善良的阿发、机灵的桂生、勤劳淳朴的六一公公。生活在这里,无忧无虑。构成坪桥村“一草一木、一情一景”的便是作者的“乐土”,在乐土吃豆感到特别美,在乐土看戏感到特别惬意。当赏析到此处时,学生很自然地想到自己同好友同学一起到郊外野餐,哪怕吃着亲手制作的未熟透的饭菜,也是感到特别香甜可口的。
以上是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方面的几点体会,也是我平时注重做的,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位教师能够注重情感教育,就一定会真心爱学生,增加感情投资,我们就能受到学生的喜爱,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17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