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上飞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教育主要是靠课堂教学这条途径展开,因此必须改革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构建创新型的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特别是课堂,那是最容易忽略学生个性的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呢?
一、张扬个性,开放课堂
一千位学生就有一千种个性,一千种个性就有一千种不同的想象,插上想象的翅膀,给予想象的自由,将会使学生的个性更加鲜明。
1 放弃标准答案
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尤其是应试教育,过分强调“答案”的标准化,这固然有利于学生提高对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但它却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因为它没有给学生提供独立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完《红楼梦》后“一千个人心中装有一千个林妹妹”。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感受。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发展学生的个性。应该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怎么想就怎么说,“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对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都起到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就是要鼓励学生多有不同的观点。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奉行着灌输调教的理念,抱着标准答案死死不放。多少孩子那鲜活的个性被“规范”得规规矩矩,致使孩子不敢大胆想象,踊跃创新,教学求异思维的棱角也被渐渐磨平,其实,放弃标准答案又何妨呢?
2 放弃所谓的“循循善诱”
在执教《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给予是快乐的吗?这节课的内容是要激发学生养成“助人为了、无私奉献”的品质,敏感的学生会很快回答:是!极少的学生会站起来说:不是!
这时,我们善良的老师开始对这些学生进行诱导:人活着应该时时想着别人,要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
在老师耐心、有力的说服下,学生很快便会放弃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再出现类似的问题,便不会有第二种答案了。可悲可叹,难道在实际生活中他们真的会这么想吗?教师又何不抓住这个机会,给他们一点自由想象的空间,给他们留二丝创新的余地呢?何不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由呢?这样,学生的思维很快被调动起来,有助于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空洞的说教只会使课堂显得索然无味,也激不起学生的丝毫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为了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人使他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当儿童跨进课堂之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标准,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奥妙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二、强调自主,活跃课堂
学生对老师、对教科书都是信任有加和极其崇拜的,而这种盲目的崇拜则有碍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来看教师怎样教。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适应新课程。改变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和面貌,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而是在时间、空间两方面都具有广泛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大大增加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以营造创新氛围。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并给予充分的时间,或动手操作,或独立思考,或互相质疑。或大胆想象,或相互争议,以理服人。培养遇事好问、勇于探索的精神。特别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养成对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既要“学会”又要“会学”,让语文课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课堂上要经常训练学生,不懂就要问,大胆地问,创造性地问。把课堂交给学生,会有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师生互动,营造和谐课堂
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激励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给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众多障碍。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展的“教学”是假的教学。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角色,走进学生的内心,学生心中的老师不再是那种“板着脸孔,不苟言笑,一脸严肃,手持戒尺,高高在上的先生了”。教师的课堂不再只是那三尺讲台,应该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学习,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营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一起探讨,甚至还可以向老师提意见。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协同探究体中的普通一员参与探究,鼓励“学生考老师”,欢迎学生指出老师的“不足”,同时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平时课堂提问,也要注意师生的融洽,“能把你的答案告诉老师吗?”“老师可以听听你的想法吗?”让学生感觉老师是自己学习的伙伴,学习中可以跟老师平等交流。平等探讨。生动、活泼的课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的阵地,更应成为心理素质、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天地。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上飞扬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1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