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多媒体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 影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大大提高了人们的视听享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一、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传统教学中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多媒体在此则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笔者在教学《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播放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照片以及我国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球的照片。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这是老师用“三寸不烂之舌”、用粉笔无法达到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变难为易
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课文的关键。在传统教学中,通过精心准备导语或范读课文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现代教育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人情。读书悟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教学《安塞腰鼓》时,用MTV片引领学生走近安塞腰鼓,那震撼人心、刚劲激昂、剽悍豪放、气势磅礴的氛围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让学生真正体悟到《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赞歌。
三、增加知识容量,延伸知识点,节约时间
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交互式网络等方式,可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知识面更广。过去我们要费很多口舌才能讲清的一些教学重点、难点内容。现在少讲、精讲也能轻易突破;过去我们要花大量的时间用于板书,现在可以少写,甚至不写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过去我们补充一点内容要花费好多时间抄写,现在轻轻一点鼠标各项内容就呈现在我们眼前……学生们在这些动感学习环境中,对教学内容更容易领会和掌握,大大加快了学习进度,提高了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教学进度加快,学生无形中便增加了额外的自主学习时间。
四、增强交互性,实现人机对话,优化课堂练习
练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起到巩固新知识,反馈教学效果的作用,而传统的练习方法不是学生到黑板板演,就是教师出示小黑板。这样对仅有45分钟的一节课来说,往往练习内容有限。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将练习展示在屏幕上,节奏快、效率高,内容覆盖广,可变性强。直观性好。运用多媒体手段设计的练习还具有强大的交互性功能,能实现“人机对话”,练习变得轻松有趣,师生信息交流更频繁、更快捷,当然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工作。此外在练习课上使用实物投影仪也非常有效,便于师生针对练习进行即时评改,比如学生当堂写的作文片段马上投影上去,师生即刻可评价优劣。
五、引进活水,拓宽思路,写出真话文
为了让学生有所感悟。写出真话文,笔者尝试巧用媒体手段,拓宽思路。引进活水。效果甚佳。笔者曾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堂课:(1)播放电视散文《母亲》;(2)让学生择取生活中的点滴,以“母亲”或“父亲”为题写一篇散文。结果,这次作文收效颇大。学生一改过去“咬笔头”的尴尬局面,有的还写出了文情并茂的好文章。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引进多媒体教学。可以打破过去作文教学的公式化,开拓学生写作的思路,消除他们长期以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障碍,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写出言之有物的“真话文”来。
实践证明,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当然,运用多媒体教学也不是越多越好。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教学规律,要根据实际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1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