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因人设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峰

  亚里士多德说“比喻是天才的标志”。比喻借丰富的联想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或现象的相似之点作比较,使被比的事物或现象的特点更加鲜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物虽胡越,合则肝胆”,意思是事物虽然是北胡南越相隔遥远,但一旦运用比喻将它们联系起来,便产生出肝胆相照般的整体效应。生花妙喻能使语言成为绝妙好辞,具有非凡的表现力。
  人物描写离不开比喻。细察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不难发现,作家用比时多为因人设喻。所谓因人设喻,即作家对笔下的人物进行比况时,依照人物的身体、年龄、身份、地位、阅历、学识、气质、修养、性格等个性因素设置比喻。因人所设之喻,往往浑然天成,生动多趣;又由于这样的比喻是设身处地为人物所特设,是真正属于人物和设喻者自己的比喻,因此不再是老生常谈、人云亦云,而能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更能引发读者无穷无尽的联想,扩大再创造的审美空间。
  人物肖像描写常依人物身体状况设喻。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里主人公祥子的肖像描写中就有这样一个比喻:“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这是初干人力车生意时祥子的形象,他天真善良,勤奋耐劳,身体方面体魄健壮,富有朝气。取“上下挺脱”的“树”为喻,对应的就是祥子身体的结实硬棒。
  赵树理在《套不住的手》中,用特写的方式描写了陈秉正老人的手:“手掌好像是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起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蚕茧”、“小耙子”等喻体,都是作家顺承陈秉正老人农民身份和他坎坷不平,一生辛勤耕耘的经历联想衍生而出的。鲁迅在他的小说名作《药》中写康大叔的眼光就好像“两把刀”,恰是人物身份的写照。小说中的康大叔正是抡刀屠杀革命者的刽子手。这种比喻,依照人物身份经历而设,发想天然,水到渠成,一旦设定,人物想摆脱都不能。
  从人物学识、修养等个性因素出发设喻,这在钱钟书的《围城》中十分多见。例如:
  “褚哲学家害馋痨地看着苏小姐,大眼珠仿佛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像手枪里弹出的子药,险的突破眼眶,迸碎眼镜。”
  “鸿渐知道孙小姐收到聘约,……连韩学愈的洋太太也在敬聘之列,只有自己像伊索寓言里那只没有尾巴的狐狸。”
  褚慎明是“哲学家”,他的知识结构中多的是“绝对观念”这类玩艺,方鸿渐喝过“洋墨水”,洋文化里的《伊索寓言》肯定熟悉得很。以上两例设喻,均依人物学识、修养发想,书卷气浓,个性鲜明。
  “他的思绪,好像无拘束的小鸟似地在脸上盘旋,在眼睛里翱翔,栖息在半张开的嘴唇上,隐藏在额角的皱纹中,随后就完全消失,满脸发出一片无忧无虑的平静的光彩。”这位是俄国作家冈察洛夫的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天》中的主人公奥勃洛摩夫先生。作家精心拟定的“小鸟”之喻,则是从奥勃洛摩夫懒惰成性、空虚无聊的性格出发发想的。这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完全“无忧无虑”的先生,他的思绪不像自由的“小鸟”,还能像什么呢?法国大作家雨果笔下的“愚人之王”加西莫多外貌奇丑而内心却坚强、严肃、勇敢,所以,我们看到,加西莫多有“猪鬃似的赤红色的眉毛”,“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城垛样参差不齐的牙齿”,还有一颗牙齿“如象牙一样从唇上突伸出来”。这儿,每一喻体都与坚强、严肃、勇敢紧密相关,都是人物性格的衍生物。
  一般说来,作家下笔描写人物时,人物形象已了然于心。人物的身体、年龄、身份、地位、阅历、学识、修养、性格等个性因素已为作家所熟知。而人物这些个性因素必然影响到作家的语言运用,影响到作家的比喻运思。而善于因人设喻,除了能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外,还能使作者的语言峭拔奇崛,独具一格,洋溢着独创精神。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417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22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