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音乐教育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影响及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段卫红

  【摘要】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情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国,为数不少的老师不重视学生的音乐教育,甚至认为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就会影响学习,本文将针对这种情况加以分析,从三个方面指出音乐教育对学生智力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智力、大脑两半球、右半球、形象思维、想象力
  
  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因此可以说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中不容忽视,它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情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音乐教育对学生智力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一、 音乐教育是否会妨碍学生的学习?
  每个老师和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和孩子的学习成绩优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为数不少的老师就采取多给学生布置作业,不让孩子参加文体活动的办法,认为这样做学习成绩就会好起来。这些人认为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就会影响学习。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就非常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的音乐配合。如保加利亚暗示学(教学法)研究所设立的英语教学班,他们上课就像开音乐会一样。教师用几分钟时间介绍完课文之后,就宣布音乐会开始。教室里就响起了海顿的《G大调协奏曲》。师生在乐曲的配合下,朗诵课文,练习对话,感到十分轻松。而这时,学生的记忆力增强。乐声停止了,学习的兴趣盎然,一发而不能收。接着乐曲又响起,师生又开始朗读、对话,但这次比第一次朗读得更加流畅和富于感情,甚至达到与乐章神会意合的妙境。曲罢下课,教师温语道别,学生却惘然若失,盼望下一堂课快点到来。他们曾做过测试,在音乐配合下教学课文,学生的记忆力是没有音乐配合时的2.17――2.5倍。再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发育教授班克罗夫特认为:悦耳的音乐能使人镇静,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他是最早试用音乐帮助学习的教师之一。他这样介绍自己的经验:“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们学习法语的能力低落的原因主要是电视的影响,观看电视过多会使学生的思维迟钝,被动,而音乐却能刺激学习的官能。于是我让他们复习功课时,适当地听一点节拍较慢,内容健康的轻音乐。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果然有了提高,上课注意力集中,对单词和语法规则的记忆力也增强了。”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是不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的,相反对青少年的学习有莫大帮助。究其原因,音乐本身是一种能量,当听觉把这种能量传达到人的高级神经中枢大脑时,大脑的功能便会得到改善。由于音乐旋律、速度、节奏、调性的不同,将产生镇静、兴奋、情绪调节等作用。一天工作之后听听轻快的音乐,顿时驱散了一天的疲劳。临睡前听一首速度缓慢、节奏松弛、旋律清新的音乐,还可以摆脱繁杂的思绪,加快睡眠。学习正需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安静的情绪、舒畅的心情。因此说音乐教育是不会妨碍其它学科的学习的。
  二、从生理学上看加强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近几十年来科学家分析了人的大脑的特殊功能、活动过程和意识状态。研究结果发现与音乐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脑是主宰人的思维、情感和器官活动的总司令部。大脑外形有点像核桃,呈半球形,左右各一 ,一般称为大脑两半球,也叫“新脑”包括着“旧脑”。“旧脑”管着本能、情绪、性冲动和其它无意识的动机冲动,而“新脑”是人们抉择和预见自己未来的工具。“新脑”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半边;右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左半边。左半球具有分析、逻辑思维,特别具有数学和文字的机能,它负担着语言、阅读和写字。人们习惯用右手拿筷子、干活等都说明了左半球在起作用。大多数的传统教育都重视左半球。由于过分地强调左半球的作用,反而损坏了整个大脑的协调活动。削弱了右半球负担的音乐行为和音乐传入信息的思维活动,从而也影响到左半球对事物的加深理解。因为左半球不能回忆,只有右半球才能把久被遗忘的文字知识保留到一年以上。认为进行音乐教育会妨碍其它学科学习的思想,是由于把所有的音乐思维都看作非语言活动的解释而产生的。然而,音乐并不排除文字的表示,离不开左半球的机能。我们要用纯粹非语言的和谐的音乐思维(形象),来促进右半球直观认识的发展,这些“潜意识”的作用是对抽象概念学习的调剂,也叫做“认识评价”。在某一个时间内,意识的内容几乎都是利用过去体验和积累的知识所进行的及时“评价”,都带有主观体验的色彩。右半球的音乐活动利用过去的经验促进左半球的有意识的文字分析,甚至这些经验是左半球早已忘记了的。象认识事物一样,人们利用音乐对各种经验进行“评价”,同时也体验着情感、情绪等激动状态。总之有效的学习需要“旧脑”的参与,但“新脑”到“旧脑”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右半球。因此音乐处于有利的地位。因为音乐教育的基本手段(发展右半球机能),也就是音乐教育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所以从生理学上看要想发展大脑的右半球,必须加强音乐教育。
  三、音乐教育为什么会使人更聪明起来
  聪明是指人的大脑接受事物的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解决能力、想象能力的强弱而言的。从大脑发展过程说明,劳动和语言是发展大脑的主要条件。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变成了人的脑髓.”如今体育界发展一种专为左手训练的器械,其目的是为了发展大脑的右半球。那么进行音乐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工具,如钢琴、提琴、二胡以及各种弹拨乐器、吹打乐器等不都是需要双手活动吗?这样,不单是乐器所奏出的旋律能激发右半球机能,同时双手的活动也促进了两个半球的积极思维,致使大脑加强了锻炼,提高了大脑的功能。很多喜爱音乐的青少年头脑聪明的道理就在这里。一些明智的教师、家长和懂得智能发展规律的人都是比较注意对孩子全面培养的。青少年接受知识、思考问题是离不开具体形象的。他们首先运用形象思维,在此基础上发展抽象思维,形象思维越丰富,抽象思维越发达。这是认识规律也教育规律。爱迪生的母亲南希用具体、生动、形象的包含美育内容的教育,训练了他的思维能力,启发了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对于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发明家无疑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对想象力的启迪,音乐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爱因斯坦本人就经常通过音乐活动来启迪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他经常在研究之余演奏贝多芬的乐曲,以便让想象展开翅膀,让思想任意驰骋。现代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不仅是科学家而且酷爱音乐,是一个出色的小提琴手。在音乐界中很多作曲家也是科学家。鲍罗丁(俄)既是音乐家也是化学家。柏辽兹(法)既是医生也是作曲家。我国赵元任既是语言学家也作曲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既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又是音乐评论家。恩格斯听了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和《英雄交响曲》后写到:“昨天晚上听的交响曲真是了不起的音乐!假如你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那你可以说等于一生没有听过什么好音乐……。”列宁对贝多芬最伟大的作品之一《热情钢琴奏鸣曲》也曾说过这样的话:“我还 不知道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音乐,我永远引以为豪地、甚至会天真地想道:看!人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来啊!”由此可见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青少年在学习成长阶段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严肃执行中央教育部所规定的教学大纲,认真研究教材,同时还要加强各学校的音乐环境建设,加强音乐师资的培养提高,积极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加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训练,特别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支持,以保证音乐课的上课时数。同时,还要强调着重于右半球的音乐学习,有意识地进行形象思维的培养训练。这样才能有目的地对青少年的智力进行有意义的开发,为多出人才和快出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生理学》 朱大年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版
  2.《西方音乐史》 黄腾鹏著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86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