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洪志龙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给学生的印象往往是单调无味的数字、符号及抽象的概念公式等。怎样从“乐”和“趣”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变乏味为有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是改进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把握学生的最佳状态,多渠道,多形式鼓励学生,使他们时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下面谈些粗浅的见解:
   一、改进教法,增加趣味性
  教学方法新颖生动,能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学得有趣。如教《圆的周长和面积》这一单元内容之后,为了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归纳、整理,系统起来。在一节课上,我穿插给学生讲了“直径的3.14倍是周长,圆面积是周长的一半乘半径。”这样学生边听、边想、边计算,使问题简单化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选用歌诀,加强形象性
  用编歌诀的方法教学,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在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虽说计算法则写的很清楚,但文句过长,不便记忆。如果选用歌诀“外移几,里移几,移的方向要一致;里缺补‘零’要牢记,上下点点要对齐。"学生就容易记得多了。这样问题由难到易,由复杂到简单,学生觉得有一种乐趣感,也便于记忆。可喜的是有些女生在跳皮筋时也有节奏的背念起歌诀来。实践证明,运用歌诀配合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帮助学生牢记某些知识,效果较好。
   三、实行“奖励分”,调动积极性
  教师手头的“分”,是促进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近年来我坚持使用 “奖励分”的方法来鼓励学生学好数学。如果学生能做到如下几点的都可以得到“奖分":发言有创造性的;完成作业好的;积极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敢于质疑问难的;后进生有闪光点的……实践证明,实行“奖励分”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厌学的一个好措施。
   四、利用“故事’’融入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最爱听故事,因此把数学知识贯穿于故事之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讲给学生这样一个故事:孙悟空把4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猴子们说:“师傅,太少了。”于是孙悟空拿出40个桃子平均分给20个小猴,猴子们不说“太少了”,最后孙悟空拿出4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猴子。这时一只小猴有趣的笑了,大声说:“师傅,你在骗人。”同学们想小猴为什么说师傅在骗人呢?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秘密,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的积极性高,好奇心强,注意力十分集中。我不失时机地导入新课,并出示卡片:
   8÷412÷4
  80÷40 120÷40
  800÷4001200÷400
  让学生观察比较:上面两卡片6个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学们议论纷纷,不约而同地举起小手。经过激烈的回答,得出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学生们终于明白了师傅在骗人的道理。这样教学,唤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起到了以趣促思、以思增趣的作用,效果很好。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情越愉快,学习的兴趣越浓厚,听课的注意力越集中,他们的思维就越活跃,接受知识的愿望就越强烈,聪明才智就越能得到发挥,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
  (甘肃省古浪县土门学区7331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89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