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创新模式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党 霞 蔡振伟

  【摘要】“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的内涵“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特色。
  【关键词】工学交替 校企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62-01
  
  开展校企合作,走产学结合的发展之路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必然趋势。我院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中,始终把依托企业培养人才作为学院办学的重要手段, 2005年我院升格为高职院校以后,学院敏锐地意识到为打造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在校企合作方面有新的机制,有新的突破,才能与企业建立起一种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经过几年实践,学院探索出了“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1 我院“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的内涵
  “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就是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在大学期间交替安排学校理论课程学习,含校内必要实训(简称理论学期)和校外顶岗工作,含必要的现场理论指导(简称工作学期)。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一种教育方式,其目标是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该模式的特点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学校、学生三者构成一个校企合作系统的三个主体,这三者虽然存在利益互不相同的一面,但又具有互为资源要素的供求关系,表现为企业需要学校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的支持;学生需要成才和就业;学校需要提高自己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果三者寻找到紧密合作的契机,形成某种利益共同体,实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校企合作方式,合作的成果又为校企双方共享,合作过程必将使学生受益。实践证明采用“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可实现校企之间达到合作共赢的深度结合,弥补目前校企合作制度环境的不足,解决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合作动力的难题,营造出具有浓郁职场氛围的育人环境。合作中学校、企业、学生三者紧密结合,构建起合作的共同利益平台。
  
  2 “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特色
  “工学交替”即遵循教育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规律,试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在充分利用好学校教育资源的同时,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对学生实施“工学交替”式的合作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我们在“工学交替”校企合作试验中,探索并遵循了如下该项目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1 准确定位,确立了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
  确立了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找到了一条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的途径。这一模式表述为:订立双边协议,实行决策层面的结合;建立两个基地,实行资源层面的结合;配备双方导师,实行操作层面的结合;实施工学交替,实行个体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明确了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一定实践工作经历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目标。改变目前通常把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基地或接受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深度合作以“工学交替”为载体,与企业之间建立起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构建合作的共同利益平台。
  2.2 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提出了“建立机构、密切合作、加强联系、互通信息、互利互惠、讲求效益”的运行程序;构建了“一个依托、两个延伸、三个有利、四个步骤、五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形成了“完善机制,强化领导;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政策倾斜,制度保证”的三个保障体系,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以寻求双方利益结合点为契机,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为途径,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不同教育环境和资源优势,培养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技能型人才,从而建立起一种校企互惠互利、持久合作的新机制。
  2.3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实践成果
  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在部分专业中试点后,收到良好的实践效果,体现了合作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专门人才的优势,培养了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专门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较大的实践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建设了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基地,已经形成了实施工学交替的“合作链”。在工学交替共同育人过程中,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活动,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双师型素质的养成;学生通过真实职场氛围的顶岗训练,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明显提升;学生提前接受了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熏陶,岗位适应能力明显增强,具有“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竞争力的提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98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