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丽娟

  初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得主动。这时,教师就担负着“导”的作用,生本意识应该切切实实落到实处。因而;教师做好导而勿牵的工作,笔者认为,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
  
  一、问题怎么会来
  
  问题不会自然来,问题意识的培养就不会自然而成。那么,问题怎么会来呢?问题意识怎么会生成呢?办法是:让学生研读文本,整体把握,对于具体到语句品味等的问题进行揣摩时,问题就应运而生了。就拿语言品析题来说,设置的问题可以是从修辞、深刻含义、表达方式、写作手法上入手。以一道中考试题为例,来简要说说问题的设置。
  例1: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二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08年中考题《无法不对你残酷》)
  试题中本身有了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脑中的问题会和试题里的问题产生碰撞。当然,思维的火花就会被进发出来。现代文阅读的考题第一题为,阅读文章,概括“我”对弟弟所做的几件残酷的事。看到这个概括文段内容的题,我们就会这样想: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现代文语段呢?这样问题就来了,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我们提出的正确答案,完整概括文段的重要信息可为:母亲要我回去接弟弟上学,我拒绝了。
  
  二、问题要从阅读中来
  
  问题一般可以是有疑而问与无疑而问。这时的上述两类问题,可从高效的阅读中习得与高效的课堂中获得。如,在文段阅读题中,我们看从文章的题目去发问。这样,就能把文章的内容极佳地把握住了。
  2008年,福建福州中考题《父亲的秘密》,考查现代文语段的这道题目,要求考生去联系题目与文段的整个内容来作答。为了探究明白这个问题的来由及考试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我们把答案先展示于此:当年森林历险时,父亲几乎尝遍了森林中所有的蘑菇(能答出“尝毒蘑菇,这个意思即可)通过题目与答案,我们发现,运用归纳与演绎、总结与推理等几种方法,将文段的材料进行筛选、总结归纳,排除一些不重要的信息,就能把答案来个综合重要信息而得了。无疑而问,这里我们先不作展述。阅读,可从时文鲜读、旧文重读、外国经典文章等中获得。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也自然一并而来。若对学生要求高些,可让学生先来对阅读文段设计1至2个题目,题目按由浅人深、由此及彼的规律来。如果实在提不出问题了,就要学生来个以往学生过的课文与选题的那个文段进行比较。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这个高要求,教师可由训练学生写读后感与读后评起步。相信,经过一个阶段,学生的问题会一个接一个地从广泛涉猎阅读材料的过程中产生。阅读题可从同一主题的不同文章选取,学生的问题会比较容易获得。
  
  三、问题的解决
  
  问题的解决,思路的清晰很重要。每篇文章是有脉络的。这脉络就是我们去解决问题的一个极好“法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从质疑问难的能力培养开始。因为,有了疑才会问,这疑就显得非常重要。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不仅学生要有问题,教师在语文学习问题意识养成方面的弱点也要切实克服。对知识的过分关注,忽视了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问题,使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因而,教学中,教师首要的是把学生必须从机械化的背诵、教师僵化的架空分析、教学参考资料的固有思维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学习语文,让学生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质疑精神,并灵活地、认真细致地来解决问题。
  其次,从学生的层面上来看,作为我们教师应坚持学生自主解读与建构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文段的问题。在安排问题上,可从整体感知到具体揣摩,从文段的大处及细小处来设计问题。这样,学生在自身与教师的双管协同下,问题即会于此时得以迎刃而解。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摇篮。语文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请从每堂课的教学开始,请从问题意识来“串联”成的高效课堂开始。实践证明,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呼唤,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在问题意识的培养上,笔者在努力探索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0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