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实效性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自主性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现行的课堂中,“自主学习”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了课堂自主学习的实效性不强,文章就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发挥自主学习的实效性作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中学语文;自主学习;实效性
《全日制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行为。在美国兴起的构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的吸收,写作是倾吐。犹如吃饭,吃饭自然是吸收,但必须分泌唾液、消化液,伴随这些才能吸收全部营养。由此看来,在语文教育中,必须十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那么,自主性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是否发挥了它的优势呢?
一、中学生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也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关注,但尤为注意的是“合作学习”,可谓是每堂公开课上都轰轰烈烈的,“自主学习”这排在第一位的词,其实在课堂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了课堂自主学习的实效性不强。
(一)学生自主学习形式化
在中学语文的课堂上,经常看到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要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学生沉思冥想,但交流讨论却无人问津。老师的问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思想跟着课本、老师转,或者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叽叽喳喳。
(二)学生不愿自主学习
由于许多老师都仗着威严,在课堂或多或少抹杀了学生许多不同于自己的见解,学生“师云亦云”,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同学消极参与,想着:反正老师要讲解又何必费时间,等待老师讲解。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逐渐淡薄,这种“一问三不知”的现象很普遍,对自主学习缺乏最基本的兴趣,离“我要学”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三)学生缺乏良好自主学习的习惯
读书是一种习惯,学习也是一种习惯。自主学习本身就是要求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无论是个人独立思考,同学讨论,收集资料等都没有主人翁精神,缺乏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往往是在一旁看别人做,听别人说,最后是一个无功之臣,坐享别人的成果。这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听、说、思维能力都得不到提高,也影响了自主学习的效果,没有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课余就更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了。
(四)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充分
这样的话我们常听到:“同学们,想好了吗?”许多学生手忙脚乱地说:“想好了!”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却是你说什么我跟着说什么,或者大多数学生站起来就说三个字“不知道”,“没想好”。学生没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对课文不熟,就很难对知识碰撞闪亮的火花来,也很难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五)没有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技巧
在提到自主学习时,也会想到要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可是再要学生自己学习,学生竟然不会自主学习。要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倘若学生连书都不会看,自主学什么都不知道,又谈何自学课本。多数学生读完一篇课文,如《蝉》(七年级上册)读完后问其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竟然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课前的预习,就是把要学习的内容读一遍,至于是否看懂、能不能进行练习等从不考虑。
提高课堂自主学习的实效性是课程改革的一块重要的领地,更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要求。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发挥自主学习的实效性?这应是语文老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机制。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努力创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在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课堂上,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来解决。强调“发现”知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让每一堂课都成为一扇新的窗户。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必须在课堂上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教师必须使每堂课都让学生产生新鲜感。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的导入、推进及结果等环节的设计上下功夫。
导入就能“引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上七年级“漫游语文世界”时,我设计了一个导入:今天,老师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请同学们准备三张纸条,第一张写上自己的姓名,第二张写在什么地方,第三张写干什么,要求要尽量写得富有情趣、想像丰富。写好后,我将其分类收上来,随机抽出三张纸条,组成“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学生兴趣高涨,如“唐园在蛋尖上跳舞”,“曾秀芳在玻璃上自由的飞翔”,在念到自己时更是兴奋,这堂课学生一直兴致勃勃,轻松愉快地感受语文世界的魅力。
教学过程,我们应注意分类引导,层层推进,把教学分成一步一步引向深入,把学生带入一个个新天地。
只要让学生感到每一堂课都是新鲜的,才能使学生们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育是要帮助人养成好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良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升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良好的习惯是人才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对提高课堂实效性很有帮助,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1.用优美的文章来渲染学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每天一次的朗读欣赏。如《读书是快乐的》、《一路走来,一路错》,凡是能陶冶学生心灵的文章,不管名家名作,学生习作我都尽力找来读给学生听,然后同学轮流朗读,在欣赏中渐渐喜欢上语文,三年坚持下来,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一直都很不错。
2.设立专题讲座,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每届的新生一入学就进行专题学习教育,班上举办各种活动进行自主学习的教育。如举行主题班会“我主动,我快乐”知识竞赛,名人谈学习,学习故事会等渗透自主学习教育。
四、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技巧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技巧。古人云:“授其鱼不如授其渔”。这种“技巧”可以让人目标明确,操作简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哪些技巧呢?
1.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超前学习的技巧。听、说、读、写这些最基本的技巧都要掌握。如果一个学生连字都不认得,课文都读不懂,还谈什么自主学习。中学生有了些自主学习的技巧,可以通过学生超前学习,来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潜能。遵循“从扶到放”体现从“教到学”的转化。自己总结自主性超前学习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自己质疑问难、自己提问、解决问题的技巧。学生学会了这些,带着问题深入课堂的教学,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效率就发挥出来了。
2.指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和创造潜能”。因此,在自主学习前必须让学生明白“倾听是一种美德”,“表达是一种能力”,只有学会倾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自主学习的效率性才能更发挥其作用。
五、给足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提出问题――充足时间思考――有话可说”这就是学习的过程。如果刚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就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可能有的学生对课文熟悉程度不够,甚至还没有切入思维正题,然后就开始在班上交流汇报了。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充足的自主时间,对文章内容一知半解,照本宣科,无法深入思考。要想提高自主学习的实效性,碰出智慧的火花。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组织语言,并且多几个试题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喜欢就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给足够的空间留给学生。学生只有拥有自由的思维空间,思维才会纵横千里,任意驰骋。和谐的师生关系,把“主角”的位置还给学生,他们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放下教师的“权威”,让学生自由地学习,自由地发现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学生说的才是他们自己的知识。同时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学情境”也可以拓展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在教《行道树》一课时,在讲行道树象征着奉献者时,我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后创设一个情境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让学生当“行道树”,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提出了“行道树生活在城市里快乐吗?为什么?”“行道树,忧愁吗?为什么?”等四个问题“请教”。由于学生想当这个主角,自然不愿服输,于是他们积极开动脑筋,争相发言,互相补充,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总之,在语文课堂的自主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时时把握好角色。学生更有效地自主学习,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去创造,而这方法一旦形成,学生将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毛晋平.中学教育心理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2]胡宏文.湖南教育[J].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3]高长风.新课程解读与教学案例设计.初中语文[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4]刘涵之.创新教育实施指南(中)[M].北京:华龄出版社.
[5]孙俊仁.中学教育学[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王金凤(1979- ),女,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界牌中学二级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1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