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海丽 杨 琳

  引言:大学英语和中学英语是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这两个阶段既有前后的连续性,又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解决好这两者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笔者认为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讲都非常必要。在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高中生上了大学后,在很长的时间内很难适应大学的英语教学。一方面学生认为自己的语法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得相当纯熟了,没有必要再学习语法;另一方面在突然大量增加的阅读面前感觉自己的单词量又太有限了,不足以又快又好地完成老师的要求,从而把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简单地理解为背单词的过程,从而忽视了语言学习在其他方面应有的积累,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埋下了隐患。
  一、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为了顺利解决大学英语和中学英语教学的过渡与衔接,提高中学生进入大学后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学英语和大学英语教学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中学英语教学改革
  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改革的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学生在参与、实践、讨论、与合作中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交流,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鼓励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关注学生自身的需求和发展,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适合自身教学特点和学生所需求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2.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004年教育部及项目组专家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中对教学模式有明确的阐述: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化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从以上国家教育部对中学英语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来看,无论是中学英语改革还是大学英语改革,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而且首先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
  二、中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的教学
  现状
  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几年前就已经在部分学校实行,伴随着新课标的产生也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性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模式。但实际上,在现阶段高考、升学的压力下,绝大多数高中的英语教学仍然属于应试性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高考,为升学做准备,因此忽视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模式方面,大多数学校仍然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课堂教学方法来看,教师担任了讲解员的角色,学生配合课堂教学进行练习。中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能是灌输新知识,因此学生养成了依赖、被动的学习习惯。
  而在大学阶段,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少讲精讲,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由于大学英语的课内学时(每周4学时)比中学英语的课内学时(每周6学时,另加早晚辅导)要少,教师必须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必须做好课文的预习、单词的复习、听说练习及写作练习等学习任务。课堂上教师基本上使用英语授课,淡化语法的讲解,注重词汇的扩展、语篇的分析及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加强口语和听力的训练。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教学模式的实施者,又是参与者。英语教师的角色也由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讲解者逐步转变成大学课堂教学中的管理者(administrator)、组织者(organizer)和指导者(guide)。
  三、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的
  衔接策略
  为了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学与大学的衔接,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1.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经过高考之后,大一新生普遍经历了一个学习目的的真空期,对学习,特别是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会有所下降。而大学所面对的学生是经过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教育之后经过统一考试之后选拔上来的学生,学生个体之间往往存在着多种差异。对此,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入学测试、问卷调查、个别交流、无记名提意见等多种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状况与需求,从而做到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对刚入学的大学生,特别是对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够扎实的学生,在短期内对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词汇阅读、语法与听说等方面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英语的学习,从而顺利保证大学和中学两个阶段教学的连贯性和延续性。
  2.激发热情,培养兴趣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积极学习的源泉,是激励积极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激励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的推动力。学生的学习动机是错综复杂的,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研究了英语学习动机,在大学入学之初对学生最有影响的是综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综合型动机是指为了融入目的语的社会群体而学习目的语的愿望。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文化感兴趣或需要,希望与之交往。而工具型动机是指学习者为达到某种实际目的而学习英语,如为了升学或找一个好工作等,这反映出英语学习的实际价值和功利的一面。如果以融入为目标,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自觉性就高,能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且能长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成绩提高快。如果以工具为目标,则英语学习呈被动状态,根据不同的目标可能偏重读写也可能偏重听说,不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这种动力是非常短暂的,一旦学习者的某一目标达到(如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学习劲头就很快消失。因此,在入学之初,大学英语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树立长期的学习目标,强调大学英语的学习四年不断性,明确英语学习的长期性,而不能以考试的通过与否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评判。
  3.讲究策略,因势利导
  在进行策略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策略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教师可以以合作伙伴或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和示范学习策略。布朗・道格拉斯在语言教学方面提出了若干法则,如降低压抑、鼓励冒险、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倡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错误为自己服务等等,都对英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系统工程,教师应该采取理智、开放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不但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对学生进行策略培训将会显著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这种事半功倍的策略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而绝不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盲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学生,而且教师也能从中获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强调自主,突出主体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模式,也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一种挑战。学习者具备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意味着学习者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能够确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并对学习进行评估。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在我国现有的英语教学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味着学生在了解教师教学目标与要求的基础上,能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与制订学习计划,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监控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并能自己监控与评估英语学习的过程。我国学者高鹏、张学忠(2005)在实验调查的基础上,指出自主式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转变观念与态度,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学会管理自己学习的方法,对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很快,考试成绩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也有学者具体谈到了自主学习模式下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即通过形成性分析来实现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来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
  5.前后衔接,兼顾彼此
  就英语学习本身而言,实际上并无中学与大学的区分,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言学习的连贯性,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师应对中学英语的教育现状,特点及不足有所了解,更应该对中学生的外语学习心理,认识结构,认知方式有所了解;更应该熟悉大一新生的英语学习在哪些方面还比较薄弱。以学生普遍重视的词汇学习为例,大学英语教师应在不断引入新词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养成运用整体学习方法的习惯,并逐渐熟悉英语构词法知识,帮助学生辨析并总结同义词、反义词、同形异义词等的规律和用法。如果说中学英语教学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大学英语教学则是要在基础之上搭建形式各异的建筑的过程。
  四、结束语
  英语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更应积极钻研教学教法,领会“任务型”“交际型”“互动型”等教学模式,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协调大学英语教学和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促进英语教学这两个阶段的平稳过渡,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由中学阶段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大学阶段的自主学习,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者,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曰国.《外语教学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唐静.自主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05).
  [3]丁艳雯.提高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探索[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作者单位:①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外语系
  ②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7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