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代教育技术与实施素质教育策略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传华

  摘 要:多媒体运用得当是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语言的。但多媒体是教师对课文的解读,教师的这种解读可能带给学生负面的“引导”与“暗示”,无法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可能限制学生对文本的个性想象和独特体验,特别是对教材的质疑和补充。
  
  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多方面和谐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教师用什么方法教,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学,不仅关系到教学成效的高低,更关系到学生在离开教师后的发展。学生只有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学有成效。并且,在今后的各种环境中才能去主动地学习,不断地发展。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深入课堂,有力地推进了素质教育在学校的实施。目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运用得越来越多,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然而,在耳闻目睹和自身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引发了以下思考。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台湾的蝴蝶谷》,有这样一段文字:“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有的山谷里只有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烂,十分壮观。”凭借语言文字,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山谷里满是黄色的蝴蝶,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这么多蝴蝶飞来飞去,忽高忽低,忽快忽慢,充满了生命活力。它们金色的翅膀在阳光照耀下,发出神奇的绚丽的光彩,这是多么美的山谷!事实上,学生依据课文语言展开的想象可能更加丰富。如此精练传神的语言,是多媒体演示甚至录像播映也难以媲美的。前不久正好听到了这一堂课,上课的教师教到这儿时,迫不及待地出示了多媒体课件:不是很清晰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些蝴蝶,它们起先都栖息在树上,然后陆续飞了起来。单调的画面不仅毫无美感可言,更与课文描写的情景相去甚远。这样的多媒体实属画蛇添足,大大影响乃至破坏了学生阅读的胃口。
  毫无疑问,多媒体无法代替我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语言与多媒体本是认识世界和人生的两种不同形式,一个是抽象的文字组合,需要读者以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读出形象、读出意义;多媒体则生动得多,有形象的画面,有动听的音乐,不太需要个人的想象。因此,在很多时候,多媒体会影响我们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感受与感悟,会阻碍我们独特的想象与体验。加之多媒体是教师的精神产品,不可避免地染上教师的色彩。多媒体其实就是教师对课文的解读,教师的这种解读可能带给学生负面的“引导”与“暗示”,这是我们使用多媒体时必须要避免的。
  比如,前不久听到苏教版的一堂语文公开课,课文是一年级的《雨点》:“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课上,语文教师分别演示了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里“睡觉”“散步”“奔跑”和“跳跃”的动画。精美的画面,的确给了学生美的享受。但阅读教学首先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眼中的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是否就是老师展示的那个样子?这显然值得商榷。好的语文课首先应给学生联系自己实际解读文本的自由,也许这个学生心目中的小池塘正是老师出示的那样:芳草绿水,还有青蛙。也许另一个学生眼中的池塘已是死水一潭――这样的池塘早已遍布今天的苏南!
  也许我这样的想法过于苛刻,那就让我们继续审视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问学生:“假如你也是小雨点,你会到哪儿去,做什么?模仿课文的句子说一说。”学生说了很多,诸如:雨点落到我的雨伞上,在我的雨伞上打了个滚儿;雨点洒在我的脸上,在我的脸上亲了一口;雨点落在柳树上,柳枝长出了嫩芽;雨点落到池塘里,唤醒了小青蛙……总体来看,学生思维活跃,语言也比较生动,但所有的学生说得都挺美:美的现象,美的语言。为什么就没有学生说“雨点落到臭水沟里,痛苦地哭泣着”?为什么没有学生说“雨点落到沙漠里,落到荒滩上”?事实上,地球上很多地方的水都已经死了,不再活泼地流淌,不再有鱼来往,不再哺育小草,不再……难道学生都没有看见这些,都没有听到这些?肯定不是的,那么只能说明是生活的真实远离了语文,远离了课堂,远离了学生。也许有很多理由来解释这一切,但不可否认教师制作的美轮美奂的动画收到了先入为主的效果――形象的东西取代了文字,进而限制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想象和独特体验,特别是对教材的质疑和补充。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应该相信,多媒体运用得当是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语言的。比如《黄果树瀑布》这样描写瀑布:“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得多,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谷回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黄果树瀑布的景象也许还能想象,然而瀑布訇然的声音以及作者的观感,对没有亲临黄果树瀑布的学生――即使是去过但仅是走马观花的人来说,通过语言文字来感悟仍是困难重重的。因此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恰到好处地出示了一段剪辑过的黄果树瀑布的录像,那飞流直下生紫烟的壮观场面,那声势浩大绵延不绝的声响,真实而摄人魂魄,学生见之,无不惊之叹之,陶醉其中,浑然忘我。看后,学生交流感受。一个学生想起了叶圣陶先生的《瀑布》,脱口而出:“黄果树瀑布如烟、如雾、如尘。”第二个学生说:“黄果树瀑布溅起的水雾真的比瀑布还高。”第三个学生只是不停地感慨:“太美了,我无法用词来形容!”第四个学生说:“这真像一个童话世界,我真想马上到黄果树瀑布去。”第五个学生说:“黄果树瀑布不但美,而且很有力量。”这些感悟,有些是超越书本的。而最妙的是“力量”一说,课文语言都未涉及,然而细细思忖,黄果树瀑布如此气势非凡,如此雄伟壮观,自然是有大自然的伟力在焉!
  有人曾这样打比喻,现代教育技术之于教学,犹如化妆品之于美女。施妆得当,则美女更美;施之不当,则美女变丑女。我以为,现代教育技术能对教学起的作用,不止是陪衬如化妆品,不止是点缀如漂亮服饰,还可能成为浑然一体的血肉――即教育的资源,帮助感悟课文语言而又不仅仅是感悟课文语言,就像那位老师教学《黄果树瀑布》时恰当地运用那段录像那样。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理论》.
  [2]《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房县桥上乡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7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