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品质的培养。所谓阅读品质,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和品性等方面的本质。
   关键词:阅读能力 阅读品质 阅读指导和训练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就已关注对学生阅读品质培养的研究。英国提出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个人生活的必需,应当努力成为一个自觉的读者",美国提出应当"使学生认识到阅读既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又是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活动的作用",日本也提出"增强阅读兴趣,养成自主的阅读习惯和态度"。
   一、中学生应具备的阅读品质
   (一)阅读目标明确
   根据朱绍禹先生《中学语文教学法》的提法,阅读的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两个方面。知识目标包括:文字、语言、逻辑、读写、文学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而能力目标包括:理解词汇、句子、段落、文章、文体的能力;评价文章的能力和速读能力等。初读要能基本把握文章大意;细读要能抓住文眼,领会重要语句,归纳出主题和写作特色;精读要学会欣赏,提得出自己的看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则在"课程目标"的"感受・鉴赏"部分指出:"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在"思考・领悟"部分指出:"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总之要通过阅读,培养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并丰富知识,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建设文化心理,形成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二)阅读方法得当
   这里的方法,主要包括阅读课文原文和提示、注解、练习的方法;朗读和默读、精读和略读的方法;使用参考资料(包括利用报刊)的方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具体的要求。比如掌握朗读和默读的方法,应注意朗读时要用普通话,把握一定的速读(每分钟500字左右),讲究语音语调,读得正确、流利而有感情;默读时要不动唇,不指读,专心致志。
   (三)阅读习惯良好
   "读书,是学好语文的第一要务"(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巢宗祺教授语),阅读应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态度。最基本的是自觉的阅读态度和思考的阅读习惯。阅读时要有求索的意识,边读边想,边想边读;自觉动笔圈圈画画,在文章的字词句段上勾画或批注;熟练地运用各种工具书;阅读后注意摘录或制作卡片,积累阅读材料,养成做读书笔记和写心得等习惯。
   二、在教学中加强阅读指导和训练
   学生优良的阅读品质的养成,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和训练。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积极迁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课文朗读、复述以及分析理解时,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由不爱读、不会读到爱读、会读。语文学科本身的丰富性、生动性、实践性,要求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设计的不拘一格。不管运用何种方法,都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思想基础和必要前提,讲究以讲导学、设疑点拨,并因文制宜。有的课文,就侧重于反复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设想一堂古诗词的诵读课,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特点,联合运用、交替变换,有助于形成灵活协调的学习气氛,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发展智力,提升素养,达到较高的学习目标。
   (二)明确规范,注重示范
   先要明确阅读的规范。比如强调朗读课文时多种器官的综合应用:首先必须心到位,心不在焉是不会有任何收获的;其次是眼神到位,凝神于目;再次是要动嘴,除了默读,应发出声音来,使发音器官得到训练;再次是动手,在书本上留下阅读的"痕迹",以便进一步细读。还有非常重要的就是善于动脑。一般可先看思考和练习,然后结合相关注释等阅读课文,自读时就尝试着解答有关思考题,并提出自己的疑难点。
   (三)授之以法,培养能力
   学会思考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所以必须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如比较、分类、归纳、概括、联想、想象、假设和联系等),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难点,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地感知文本,从而悟出主旨,领略妙处,养成缜密思考的品质,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有比较才会有鉴别,培养学生比较的能力特别重要。学贵有疑,阅读时"自己提出些问题来自己解答,是有效办法之一"(叶圣陶语)。多开展生疑、析疑、解疑的学习活动,也能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和学生的思维素质。
   (四)扩大阅读,读写交融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精读文章,每学年至多不过六七十篇。倘若死守着这几百篇文章,不用旁的文章来比勘,印证,就难免化不开来,难免知其一不知其二。"因而提倡"阅读略读书籍,参读相关文章。"(《<精读指导举隅>前言》这一论述启示我们:教师须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促进课内阅读。要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激发学生扩大课外阅读的动机;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基本理解后,针对某些问题作拓展发挥,让他们产生进一步求索的欲望。
   再者,强化、巩固优良的阅读品质,很有力的办法是读写交融、以读促写,即以阅读为基础、写作为提高,精心设计作文训练。这样读与写有机结合,有效培养了联想、想象能力,又切切实实强化了学生阅读品质的养成――使他们真正尝到读书的甜头,直到渐成良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9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