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万兵

  摘 要: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问题,从五个方面进行有效论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 兴趣激发
  
  前言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内在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呢?
  
  1 构建融洽的情感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1.1 提高自身素质,形成心理认同。
  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文化知识,而且要有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课堂上语言要生动、形象,能将死板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甚至幽默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并接受新知。教学中,教师要充满激情,并经常变教法,在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中“深入浅出”地组织教学,凭借高超的教学技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种信服教者的心理认同。
  1.2 用爱构建民主课堂,拥有“心理安全”。
  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是有利于创造性发展的基本条件。一个学生如果感到课堂心理气氛是自由和安全的,他会心情舒畅,而不必花时间来保护自己,也不怕别人非难,始终能按自己选定的目标不断进取。儿童文学家冰心说:“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互相亲爱的朋友。”教学中,我们要满腔热情地爱学生,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要通过创设心理自由的课堂教学空间,消除创造性思维的抑制因素,使学生敢于提出疑惑、发表意见、挑战权威。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生才会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敏捷,想象更丰富,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知,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创造性学习习惯。
  1.3 发现成功亮点,享受成功喜悦。
  成功会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心理求知的厚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性地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会为获取渐进式的成功感到高兴和骄傲。即使学生偶尔回答还不够准确,解答还不完善,教师也不应有丝毫的责备,而应去发现他们的一丝亮丽,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 感受数学自身“美”,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之美来源于数学思想与实际道理的有机结合。数学美包括简洁美、对称美、多样统一美、和谐美、逻辑美、数学内容美等,所以,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有必要将数学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使整个数学体系呈现无与伦比的和谐优美的统一。因此,教师必须善于从教材中感受美、提炼美,将教材中美育因素融化在教案之中,创造出最佳的教学境界,使学生领略到数学中特有的美的风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无穷乐趣和欲望。如,教学《找规律》,我设计了三条装饰带,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的不同。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第一条没有色彩,都是一样的形状,很单调,第二条只有颜色的变化,不如第三条既有颜色的变化,还有形状、数量的变化。学生在对装饰带的欣赏中,感受到了数学美,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3 善用“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奇”从“疑”中来,学生对某一数学问题感到“矛盾”、“疑惑”不解时,就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探究的心理。如,教学圆锥体体积时,我将学生分组,每组给定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圆锥、圆柱和沙子。要求把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装,直到装满为止。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兴趣甚浓,马上得出结论:用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倒,三次正好装满,说明了“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时我又出示一组圆锥、圆柱,请学生观察操作,可结果却是:用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装,装了四次才装满。此时学生顿感“矛盾”,“疑惑”不解。通过这样的设计,把研讨推向了高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巩固并强化了概念表述的准确性:“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4 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索兴趣
  
  数学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注意数学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如:在学习“分类”一节新课的前天,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让他们到商场、小卖店、超市或菜市场去调查、访问,了解一下各自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课堂中让学生相互交流、汇报。这样做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学,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同时也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时间、空间。
  
  5 加强实践操作,发展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提出:“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新教材的一个明显特点体现在“情景――探索――试一试――练一练”的编排体系,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经历学习的过程”,要让他们多探索、多实践,做到体会数学、内化数学。教师要确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探索、自学、发展的主体,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了发展学生的兴趣,必须给学生创造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开阔视野、探究奥秘,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比如组织学生调查、参加兴趣小组、搜索市场有关数据等等。教学中可采用“学生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在做一些习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如仍有学生弄不明白,可请一些已经弄明白的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解。
  
  小结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心理学认为:教师应该设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前处于对知识的“饥饿状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热情。我们的教学只有能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乐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乐趣得以保持,乃至升华为心理上的需求,才是成功的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17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