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免疫球蛋白》的说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艳敏
1.说教材
选用肖运本主编的《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为全国高职高专“十一五”规范教材。
本门课是介绍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特异性防治,以及机体免疫应答一般规律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免疫球蛋白》是教材第九章的内容,这是免疫学中最基本的知识。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免疫学概论和抗原等内容,本章的教学内容是在前几章基础上的深入和扩展,学好本章,将为后面免疫应答及临床免疫的教学,尤其是为以后专业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2.说教学大纲
2.1教学目标。
根据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的编写意图,密切围绕培养面向医疗卫生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特点。
2.1.1知识目标
2.1.1.1掌握抗体与免疫球蛋白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2.1.1.2熟悉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其它结构。
2.1.1.3掌握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和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理化特性及生物学活性。
2.1.1.4了解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概念与用途。
2.1.2能力目标
2.1.2.1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2.1.2.2由抗体的结构导出抗体的基本功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思维能力。
2.1.2.3分析人工制备抗体技术的意义和应用,逐步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3情感目标
2.1.3.1初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2.1.3.2向学生介绍人工制备抗体技术的发展动态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明确知识在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2.1.3.3引导学生关注与护理有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专业、献身护理事业的精神。
2.2教学重点。
2.2.1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
2.2.2免疫球蛋白的几大功能及五种免疫球蛋白的特点。
2.3教学难点。
2.3.1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及功能分区涉及很多英文符号,学生短时间内很难掌握,因此,学生听后往往一头雾水,是需重点解决的记忆难点。
2.3.2人工制备抗体技术属于较高层次的细胞工程技术,比如单克隆抗体技术本身环节多、技术复杂,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3.说学法
3.1学情分析。
针对三年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设计本课程,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但相关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探究能力仍有待提高,对专业的认识尚有待深入。
3.2学法指导。
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图片和分析资料相结合,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4.说教法
4.1教学方法。
教师要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和启发式教学,通过一些直观手段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根据课堂反馈情况,我们可采用自学、指导、设疑、探究的模式,并与文字叙述、图片、小资料、讨论多种形式相结合。
4.2教学课时。
2学时。
5.说教学程序
5.1基础知识教学,重视概念,巩固提升,知识迁移。
教师先启发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介绍两个概念的形成背景,同时引导学生在仔细研读课本的基础上,对两个概念进行对比,以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然后通过教材上的示意图,重点讲解免疫球蛋白的结构。这部分是难点,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反复看课本和课件中的不同图片,并通过简单分析后尝试说出各部分的名称,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观念,在重复中加强记忆。在学习免疫球蛋白结构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以前学过的一些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大胆地推测抗体的基本功能,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最后,要讲明抗体的功能在临床中的应用,以便自然过渡到接下来的人工制备抗体技术的内容上来。
5.2前沿知识教学,突出从问题入手的思路,层层设疑,启发思维,交流讨论。
教师先由抗体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引入人工制备抗体技术,接着从传统抗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引出单克隆抗体的概念,随后再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获得单克隆抗体?
教师先介绍实践中仅靠细胞培养难以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然后,一步一步启发学生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由此自然过渡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上。教师要把科学家在研制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大胆地想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和亮点,使学生在获得单克隆抗体知识的同时,受到创新精神的教育。
教师依据动画演示来进行单克隆抗体的教学,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两位科学家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丰富的联系和想象在科学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建议学生课后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搜集相关资料,通过阅读增加学习兴趣,拓展知识范围和视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49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