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语文课堂互动中激活学生个性化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海燕

  摘要: 语文教学应在教师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关键词: 语文课堂互动个性化学习
  
  语文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语文教学要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同时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是多元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让他们切实参加到学习过程之中,这是培养学习方法、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学活动的参加者;要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的共同活动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学习在师生互动中得到激活、得到发展。
  
  一、要树立正确的课堂师生互动观
  
  语文课程是一门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交流、表达、运用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把课堂要把当作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空间和社会实践的场所;课堂不只是教师知识弥漫和智慧扩张的场所,更是师生的知识、情感、人格等相互碰撞、相互作用的场所,其中感情的相互影响是课堂活动的基调。同时,课堂应该是一个富有活动性的即动态的场所,是师生都作为活生生的人而发生持续的、动态的、具有促进的相互作用的场所。
  
  二、注意班级教学与个性学习的结合
  
  语文课堂重在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文表达能力。因此,班级教学既有个别指导的内容,又有学习的个性化内容,二者存在着包容性,强调个性化学习,并不否定班级学习。统一二者,蕴含着对班级教学概念的重建。学习班级并不等同于班级学习,事实上班级学习的类型是十分复杂的,既有个体学习、小团体学习,又有班班合作学习、学年组合作学习、异学年组合作学习等。由此可知,班级学习范式涵盖着个性化学习的因素,个性化学习与班级学习范式的统合具有应然性。基于以上观念,平时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积极寻找个性化学习和班级学习的有机结合点,一方面,积极寻求个性化学习的“组织化”,即保证必要的课程时间的安排。另一方面,在班级学习中对课程的重点、关键性学习内容进行个别化指导的同时,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如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做,保证学生在较为宽松的、丰富多彩的环境中学习,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
  
  三、注意指导个别化与学生个性化结合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班级教学是面向班级进行统一教学和学习,难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品质。教师的个别化指导有助于弥补班级教学忽视学生个性的不足,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课程设计上积极倡导教师指导的个别化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的统合。对教师指导的个别化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统一:首先,教师指导的个别化是适应学生学力差异而进行的相关指导,是帮助学生选取适应自己学习能力和特点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学生个性化学习效果和效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需要选择指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其次,学习的个性化是指学生富有兴趣和富有热情的学习,应从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基础上展开,充分反映了发展学生个性的原则。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因此,既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尤其针对学生的学力差异性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同时又关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无论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其选择权都应尽可能地回归学生主体,为学生营造自由的、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互动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个性化学习的根本目标是让每个学生个体获得发展,个性化学习能否有效实施,关键看是否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首先,每个学生的学力是存在差异的。学力是指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学力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基础学力和潜能学力。学生的学力差异主要反映在基础语文素养上。要改变班级教学划一性造成的学力差异,满足学生对学力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其次,学生之间还存在“学习适应性”差异。影响学生学习速度的因素不仅仅是学力、学习的必要时间,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也是不容忽视的要素。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等对学习的影响水平。教师要开发适应学生多样化学习方法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差异性要求。最后,教师要考虑到学生本身文化差异。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是多元的,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源泉。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的形成,不是凭空产生的,而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的背景、教师的经验、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因此,在制订个性化学习的策略时,教师应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个体生活背景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
  [2]钟启泉译.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52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