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丹娟 胡 艳
摘 要: 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推动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对大学英语新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改革应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学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理论基础、多媒体网络教学现状、教学模式及其特点、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 大学英语 多媒体教学
一、前言
2004年1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通知指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化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二、多媒体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因其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被看作是当代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最早提出者。其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ogotsgy)等人使之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其实际运用于教学创造了条件。作为认知主义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的兴起是近二十年来的事情,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情景、协商、会话和意义建构”的理想学习环境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建构主义理论走出心理学家的“象牙塔”,进入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成为支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重要理论基础。由于中国的教育思想历来倾向以“教”为主,“重教轻学”,这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将建构主义作为我国当前学科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必要的,它必将对我们的教学起到积极有效的启发和推动作用。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辩证思想”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维果斯基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维果斯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一方面,建构主义的观点顺应了外语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为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目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班级大,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师生互动,不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教学方式也过于简单,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灌输的对象,这些传统教学模式因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语言学习是学生对目标语言建构对它的认知的过程,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的深刻理解。学生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是语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语义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教学实践的组织者,是语义建构的帮助者,而不是语义的灌输者。概括起来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会话”、“协作”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即(1)情境:“情境”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中创建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现。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借助于社会性的交互作用和利用获得的学习资源,可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2)会话:学习是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学习以学习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结构,对知识的理解也有不同,此时只有通过“会话”才能达成共识。“会话”的目的是使每个参与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从而实现意义建构,在这种基础上建构的语言意义将更加全面、准确。(3)协作:协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学习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团队精神,采用合作的方式建构,由共同的学习目标指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影响,并相互监督。
三、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使大班授课得以实现。现在在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里面,避免了很多大班授课出现的问题。学生通过电脑或者投影能够清楚看到相关信息,多媒体呈现出来的丰富内容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在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同时,学生又没了小班授课时学习非母语的焦虑紧张的心理,从而学得更加放松。教师在教学时通过课件讲授和Word文档等电子板书大大节省了时间,留下更多的时间为学生做信息知识的扩展。所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大大减少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难题,还克服了一些小班授课的矛盾,使学生在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更有兴趣、更好地学习。
2.使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有所改善。在课堂上,运用播放多媒体,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给予他们更大的空间去思考,使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另外,对于英语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观看丰富的名人演讲、英语歌曲、电影、英语学习资料等来练习听力,从而产生非常愿意表达及模仿的愿望,增进口头表达能力。多媒体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口语听力的立体特定语境,非常方便使用。它的直观印象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
3.使学生课堂无限扩大了。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我们能通过它看到更多英语教学的视频和课件,让学生扩大知识面,吸收更多的信息。另外,多媒体还可以与网络组合在一起,开展课堂外的远程教育及电脑视频课堂,与其他地方、其他学校的学生、老师进行交流,使他们学习的视野变得更加宽广。学生在课堂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听力、阅读等多方面的自主学习,大大地延伸了他们课后学习的空间。
四、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强调学习者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建构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试图实现学习成果广泛而灵活的迁移。这些观点对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革传统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形成了三种比较成熟的建构主义教学策略。
1.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式教学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几个环节组成。
2.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抛锚式教学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学习、效果评价几个环节组成。
3.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样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为克服这方面的弊病,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多次进入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随机进入教学主要包括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
五、结语
任何理论和方法只有在实践中具体运用,才能发挥其效力。多媒体网络技术与建构主义的结合为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建构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理论与真实生活实践的联系,批判性地转化西方各种教学模式,使之本土化,建构新的教学模式,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胡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4]邹艳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2,(5).
[5]王晓红,李丽瑶.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学理论,2009.2.
[6]杜玉庭.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湘潮,200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60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