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挖掘生活素材资源,提高物理课堂实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晓兰 刘 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物理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学科,如果我们能积极利用生活中素材资源来辅助物理课堂教学,使传授的物理知识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使学生体验到物理知识的获取过程,而且能使我们的课堂生动活泼、学生乐于学习,更重要的是有效缓解职校物理实验资源紧缺的现状。下面就职高物理生活素材资源的应用与开发加以探讨。
  一、利用校内学科素材资源
  职业学校物理学科随着地位的下降,其实验设备的投入也日益减少,有的学校干脆就不再投入。这就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也造成了物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爱听的现象。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职业学校的各专业学科资源优势,积极利用其相关的实习设备与材料来进行物理教学,以提高课堂实效。
  如在讲“测规则形状固体的密度”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与相关的机械专业老师联系,充分利用学校数控、车工等实训场所来让他们进行规则固体实验材料的加工,同时可借助钳工实习场所的游标卡尺来完成规测固体体积测量这一实验内容。又如在“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知识介绍时,针对小磁针演示磁感线不是很清楚、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情况,教师可用钳工学生实习扫下来的铁粉来代替小磁针,使观察效果明显。再如实践部分关于“示波器的使用”、“万用表的使用”这些教学内容,教师可利用电工电子实训上用的设备来缓解实验资源紧缺矛盾。另外,校医室的体重计可演示超重失重实验,体育上用的跳绳可用来演示横波的形成,制图上用的T型尺可演示力的分解,制图板可用来进行力的合成及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等等。
  二、利用身边生活素材资源
  新课程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在职高物理教学中,教师如果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素材拿来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演示和概念规律的讲解,不仅能充实课堂教学,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知道生活处处有物理,只要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从而在加深学生对所授知识内容的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探索精神,实现教师对新课程下物理教育本真的追求。
  1.利用生活用品。物理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用品,教师如果借助其来进行相关物理知识内容的演示,定会激起学生的亲切感,提高其学习物理的动力。如用气球来演示弹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反冲运动等实验,用钢条来进行弹力、力的合成、受迫振动等实验,用铅笔、橡皮筋等来演示力的分解实验,用长的塑料直尺来测人的反应时间,用象棋和钢尺来演示惯性实验,用乒乓球来做平抛、单摆、共振等实验,用椭圆型的玻璃瓶和细吸管来演示微小形变实验,用鸡蛋来演示动量定理,用饱和的肥皂水来演示薄膜干涉实验,等等。
  2.利用生活现象。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来自于观念冲突。许多学生对枯燥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定律等缺乏感性理解,导致其学习的困惑,以及积极性的下降。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生活中许多的自然现象都与其紧密相关,如果教师将相关的知识引入到教学中来,学生定会对这些物理现象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提高其学习物理的内驱力。如在讲作用力反作用力时,教师可引入拔河、骑车等相关的生活实例;讲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时,可引入生活中的蹦极、射箭、打网球等实例;讲动量守恒时,可列举打台球、溜冰等实例;讲静电知识时,可举脱毛衣或梳头时摩擦起电的例子,以及科技展览馆中“怒发冲冠”静电放电现象,等等。
  3.利用生活资源。在生活中有许多与物理教学有关的资源,如果教师加以挖掘利用,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在讲向心力时可介绍娱乐场中的过山车,讲力矩时可用玩具陀螺演示力矩平衡,讲平抛运动时可拿小孩的玩具手枪进行演示,讲机械能时可用玩具溜溜球来进行动能势能相互转化的说明,讲全反射时可用礼品店中光导纤维束进行演示,等等。
  三、利用“瓶瓶罐罐”,自制教学仪器
  著名中教法前辈朱正元先生提倡“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的“瓶瓶罐罐”,物理老师如果注意加以利用与开发,不仅可丰富新课程下物理教学课程资源,而且可激发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培养其创新的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还可优化课程结构,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使物理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跨越。
  如在讲授“自感”知识时,针对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现象,教师可利用电工实训中的整流器和干电池做一个“千人震”实验,用导线一端点触干电池,使学生有“触电”的感觉,由此感受到这瞬时的“电击”不是简单的一节干电池就能达到的,一定是电路中产生的较大的电流造成的,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奥秘。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利用一些发光二极管、整流器等元器件进行演示自感电流方向的“自感演示仪”教具的制作,以进一步分析自感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此外还有用废弃的饮料瓶来演示失重,用可乐瓶来演示反冲运动,用一次性纸杯来演示“水流星”实验,等等。
  四、利用师生自身资源
  吴刚平博士认为:“人的要素在整个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注重教师和学生这一鲜活的教学资源,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1.利用教师自身资源
  教师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其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同时教师作为一种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具有内生性,可以能动地产生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教育价值,从这个角度上看教师是实施课程的最重要资源。一个课上经常精神饱满、富有激情的教师会给其学生一种无形的精神熏陶,使学生在课上也时刻充满激情与活力,其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话语、幽默的表演、高尚的人格等都会在教学中给学生以良好的思想陶冶。
  如在讲参考系时,教师可列举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孤帆一片日边来”,来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参照物;在分析楞次定律中“阻碍”作用时,可介绍宋朝著名词人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也难”的句子,来加深学生对此的理解;在讲正负点电荷周围的电场线分布时,可用光芒四射与光芒四收来形象的比喻;在讲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时,可让学生用左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演示合力与两分力夹角之间的变化规律;在讲力的分解时,可让一学生用手撑住自己的腰,另一学生向下拉其手肘,使其感受向下拉力所产生的斜拉手、横推腰的分解效果,等等。
  2.利用学生素材资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能动性都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产生积极的影响,因而教师应善于把学生也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善于利用学生掌握的丰富的社会生活信息以丰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思维方法以拓宽教学思路,善于利用学生多样化的探索成果以激发教学探索。
  如讲力的分解,教师可让学生借助肢体进行力的分解效果演示;讲机械波的形成,可让学生排成一排进行“人浪”表演,等等。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我们注重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积极进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那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更加精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68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