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月梅
创新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认识。
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新能力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它往往涉及到自己当前的评价和发展的估计,它作为一种较为综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要给每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改变评价成功的标准。平时教学提出的要求不宜过高,有意创造那种“跳一跳,够得到”的机会,使学生增强信心,产生动力。下面谈谈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几种方法。
1.教学目标要适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要明确,符合学生实际,对与单元教学配套的要求全体学生完成的作业、练习、测验、考试要十分重视同步性。任何超出范围,甚至超纲的做法,只会无谓地消耗学生的宝贵时间和精力,打击学生的信心。恰当的教学目标,应是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要求的,它既可以激发学生实现目标的欲望,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克服困难后成功的喜悦。
2.自我评价要强化。
由于年龄特征,以及对数学认识结构水平的限制,学生往往对自己的优点和问题认识不足,或者把自己看得太差,或者过于自信;或者盲目地做大量习题、死钻难题;或者采取放弃态度,这些显然都不会给数学学习带来好处。因此,强化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让他们较为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对培养他们正确的自信心很有帮助。具体可以做以下工作。
(1)每次练习、作业,特别是测验,考试后对全卷加以订正,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地找到存在的问题。比如:是新知识的掌握上有问题,还是已掌握的旧知识的运用上有问题,或是旧知识掌握不牢;是运算能力有问题,还是推理能力有问题,要加强针对性。准确地找到问题,就可以准确地找到努力方向。
(2)在平时教学中不要经常集中地表扬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更不要随便批评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相反,要多发现后者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这样可以使一些学困生增强自信心,同时激发优秀生的进取心。
3.师生感情要密切。
很多初中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只凭兴趣与爱好,而忽略了学习目标,忽略了学习任务和远大理想。这时,我们就应当走近学生,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足,告诉他们时间如何安排,计划如何制订,知识如何梳理,问题如何解答,与科任老师如何相处,等等。事无巨细,教给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法,当他们体会到你的良苦用心,当他们的学习成绩因你而有所提高时,他们会发自内心地感激你、敬佩你、爱戴你。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提问有利于增强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突破口。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课堂上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师生之间缺乏真诚与平等的对话,教师应提倡学生问问题,诱导他们问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
1.善于发问,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教师恰当地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思维。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可以围绕教学环节的衔接、转折、延伸,创设能引发学生好奇心的教学情境;围绕问题解决的各个阶段,创设能促进学生自己发现并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教学情境;围绕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图表、教具、幻灯、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能启迪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
2.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部分学生不爱提问,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部分学生感觉课业负担重,忙于应付作业,不善于发现问题;二是部分学优生思想保守,怕被其他同学笑话,不愿提问题;三是部分中下层次的学生怕老师,不敢提问题。这些都使学生在心理上远离了老师,远离了提问,远离了对数学的兴趣。另外,有的教师仍用“满堂灌”,没有留给学生提问的足够时间和空间,因为提出问题首先得发现问题,而要发现问题就需要有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去思考。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观察的情境和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塑造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才有可能充分挖掘出潜在的创新能力。
1.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中心环节。所谓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其主要功能是开阔思路,求异创新。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图多添等,都能使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得到训练,求异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2.重视直觉思维的发展。
重视直觉思维的发展是培养学生数学创造能力的重要步骤。直觉思维常常表现于归纳或类比,以及探索性演绎法之中,要提高学生直觉思维的能力,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设法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合理假设。当然,每次都应让学生注意:猜想之后要尽量作出证明。近年的探索型问题、阅读理解型问题、猜想归纳型问题、趣味型问题等都需要适度的直觉思维的参与,我们应当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这些题型的解法和技巧,比如通过例题告诉学生可用特殊情形猜想,回到一般情形中证明;通过有限范围的猜想,回到无限范围中证明;通过规律型问题猜想,回到理论中证明。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对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是数学教学内部规律性的体现,更是数学学科的优势之一,因此,这应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自觉行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79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