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说课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彩霞
一、说教材:忽略或者很简单地说教材
为什么要说教材?因为说课者不是面对自己的学生,而是同行或评委,他们没有承上启下的感觉,尤其是目前新课程背景下,对教材的理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材是课程标准意志的体现,把握好教材,落实教学的目标,必须联系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了说教材的过程,就很容易达到三个目的:(1)依据学习内容,确定重点、难点,使教学活动设计能做到重点突出,有利于说明“为什么教这些内容”;(2)分析了具体内容,将三维目标化解到具体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说明“我想怎样教”;(3)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体验和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活动,有利于说明“为什么这样教”。
二、说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构建三维目标
老师们在说教学目标时,重视阐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忽视情感价值观的目标。没有很好地构建三维目标,换句话说在备课时没有真正意义上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还是停留在口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还是站在传授者的角度、从考试需求出发说教学目标,忽略接受者的学习情感、学习心理。
教师应从认知性、技能性、体验性学习目标进行分层化解,阐述依托具体内容载体实现目标的途径与方法,目标化解越具体,活动安排越科学。现代心理学认为,学习是构建内在的心理结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机械地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知识。这就需要老师关注你所传授的知识和学生接受时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研究影响这个反应速度的条件、催化剂等。
三、说教学过程:部分教师把说教学过程变成给学生上课
说课说清三个问题,即依据教材分析学习内容,说明“为什么教这些内容”,分析了具体内容,将三维目标化解到具体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说明“我想怎样教”,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体验和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活动,说明“为什么这样教”。对前两个问题老师们都在说课中完成得很好,关键是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这样教”,没有阐述清楚,缺少教育理论的支撑。
看下面的案例,这是一位在说课比赛中获奖的老师说教学过程的一段摘录:
第四节 石灰石的利用(第一课时)说课稿
张家港市兆丰初级中学 朱春霞
根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整合,我设计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 创设动画情境,引入课题
播放带有音乐背景的诗歌《石灰吟》,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开始学习。我说:于谦借石灰表达了自己忠于国家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从化学的视角来学习有关石灰石的知识。然后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设计意图:1.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发挥目标导学功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的教学目标。
2.利用于谦的爱国情怀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
3.结合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古诗,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
第二环节 实物图片展示,感受“存在”
先由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实物样品,利用小组之间比一比的活动,初步认识石灰石的存在,然后观察书本的图片与多媒体图片相结合。例如巧夺天工的溶洞、美丽的珊瑚、圆润的珍珠、各种各样的贝壳、锅炉水壶中的水垢、蛋壳,等等,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设计意图: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化学知识,理解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沪教版教材的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版面色彩多样,在教学中我力求“让每一张图表都说话”,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优化了教学方法。
第三环节 实验探究 获取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改的着眼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精心设计的几个实验,采用学生分组活动,使学生获得新知,提高技能,增强兴趣。
当学生还在欣赏自己的“成果”时,我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1:“同学们想不想亲自检验一下自己带来的样品中是否含有碳酸钙吗?”根据学生喜欢玩实验的心理,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通过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分组讨论,利用自己带来的实物样品,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碳酸钙的检验方法。作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我在学生进行实验时进行巡视,对一些错误操作给予指点。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生可能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鸡蛋加入稀盐酸中,一会儿上浮,一会儿下沉。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利用物理知识分析思考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设计意图:1.此环节通过问题探究法,其理论依据来自于布鲁纳的发现学和杜威的做中学理论,科学巧妙地设计问题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
2.通过复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实验的乐趣,享受实验成功的快乐;学生在实验中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很好地体现了“做中学”的理论。
创设问题情境2: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铵、碱式碳酸铜等,请同学们自由选择样品,分别加入稀盐酸并将观察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并记录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物质加入稀盐酸后会产生相似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然后根据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铵、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比较,分析产生相似现象的原因,这些物质中都含有碳酸根离子,从而得出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设计意图:1.尊重相信学生,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自主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产生相似现象的原因。
2.通过实验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知识层层深入,得出检验碳酸盐的方法,符合学生由小到大,由偏到全的认知特点,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了发展,在合作中获取了新知。
第四环节 实验增趣 巩固知识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重点知识的巩固和再认,我又创设了问题情境:通过今天的学习,课后请同学们给老师做一个“软壳鸡蛋”。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实验材料,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观。
在该老师的说课中,我们非常清晰地感受到老师采取的每一个教学策略都有明确的教学意图。“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都表达清楚了。从说课就可以看出这位老师的教学功底,善于学习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并将理论很好的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备课时、说课中,而且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说好一堂课,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96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