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阅读,让生活更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丽云

  摘 要: 儿童文学以其独特的存在方式,成为最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形式。如今面对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课外书籍,再观察小学生的阅读状况,确实令人担忧。老师要正确引领,充分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推荐适合其阅读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并加强指导,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达到引领他们健康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 儿童文学 课外阅读 指导
  
  从孩子迈进校园,坐进课堂的那天起,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激发并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可如今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使他们变得唯我独尊,做起事来我行我素,生活条件上是高标准,精神追求上是低要求。厌学、贪玩、自由散漫等是存在于部分学生身上不容忽视的问题。优秀的儿童文学是一轮爱的太阳、一场滋润万物的春雨、一汪爱的海洋。它教会孩子克服自私自利,学会与人合作分享,培养同情心、正义感和纯洁、善良的心地,教育学生珍爱生命,面向未来。指导学生阅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是一条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在文学作品的择读中培养其明辨是非的能力
  工作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口袋书、巴掌大的小人书、各种漫画书兴趣盎然。这些书质量低劣,内容粗俗,课余时间看看也罢,但他们往往课上还忍不住偷偷地摸一摸、看一看。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要么没收,要么撕毁,要么就是向家长告状,结果师生关系僵化,学生愈发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扇窗,一道道门,如果正确引导学生阅读,就能使学生情感受到震撼,心灵得到净化,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学生是未成年人,选择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毕竟有限。在浩如烟海的书籍文章中,老师要引导他们,学会选择好书,读有用的书,读适合的书,使他们懂得:有些充斥着暴力、色情的书不仅浪费宝贵的时间,而且会毒害心灵,是不值一看的书;《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等大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丰富知识,活跃我们的思维,陶冶情操,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好书。要让学生学会择书,在择书中学会正确认清事物本质,提高辨别真假、美丑、是非的能力。
  二、在文学主题的挖掘过程中陶冶其审美求真的情操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严谨务实的治学精神,遇到新问题缺乏积极主动性,往往人云亦云,采取随大流的态度。新课程理念倡导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无疑是要学生不再做滥竽充数之人,在能够自主思考的前提下,再融入到小组互动学习中去。
  在阅读《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时,我提了几个问题:百姓、大臣甚至皇帝怎么会被骗呢?为什么只有孩子看穿了骗局?这篇文章虽然篇幅短小,却有着强烈的荒诞味和夸张的喜剧效果,它深深地吸引了学生。通过讨论他们明白了:骗子之所以得逞,是因为他们看清了人们的弱点――甘愿被别人利用,为的只是满足可怜的虚荣心。孩子的心是单纯的,随着年龄增长虚荣心也会越来越强。读了童话后,我提醒学生:要永远保持一颗真诚的心,不要为了虚荣,放弃本来真诚纯洁的心。学生通过这样深层次的研读,从作者夸张的表现手法、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主题思想中受到启发,得到借鉴,在生活中处理自己的问题时,也会考虑周全,渐渐地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三、在文学形象的鉴赏中提升其思想认识水平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发现有些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提不起劲儿,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殊不知,没有苦寒哪来的梅花香;没有今天的勤奋哪有日后长足的发展;没有基础的文化知识哪能适应智能型人才的岗位。
  优秀的儿童文学形象,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阶梯。意大利的卡洛・科洛迪在《木偶奇遇记》中塑造的皮诺曹形象,留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对一个神奇木偶的记忆,更是如何成为一个真正长大的孩子的启示;《野天鹅》中的艾丽莎,冒着一切危险和困难,忍受着一切诽谤,以最大的毅力和坚韧的精神,使得哥哥们获救……这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远远胜过师长枯燥乏味的说教。它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润了孩子的心田,提高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引领着他们健康地成长。
  四、在文学情节的体验中丰富其内心情感
  矛盾的产生、激化、化解,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情感又自始至终贯穿其中。它使读者为之亢奋,为之黯然,为之深深感染。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情节生动有趣,学生阅读后,很容易产生共鸣。这种从内心深处发出的震动,会使他们的灵魂得到洗礼,情感得以丰富。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他会用心去体察生活,去面对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去回顾、改变自己往昔错误的言行。
  譬如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一对孪生兄弟变成了完全不同的人,大林成一个了肥胖愚蠢的寄生虫,他漂流到了一个遍地是财宝的富翁岛上,饿死了。而小林认为:“一个人总得干活。”他要像他爸爸和妈妈一样做个好人,所以,他成了一个真正的劳动者。故事情节怪诞有趣,但作品在当今社会却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时下,一些孩子的生活、学习条件好,“骄”、“娇”二气日浓,不思进取的意识日甚,常读优秀儿童作品,能激励他们对社会、对大千世界的热情关注;能促进他们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使之懂得怎样对待社会和人生。一个好读书、读好书的人,做起事来也会思前虑后,显得较为成熟,因为他的内心有情感的支配,有文史的借鉴。
  五、在文学语言的品味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大凡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通常运用规范、简洁的文字,是“孩子的语言”,“用不多的词儿,短短的句子,而把事物巧妙地、有趣地述说出来,恰足以使孩子们爱听”(老舍语)。郭风的《豌豆花・蝴蝶》中:“豌豆花问蝴蝶:你是一朵飞起来的花吗?”既符合儿童的天真口吻,又规范优美;安徒生的《海的女儿》语言清新自然,委婉动人,对学生具有永久的魅力。这些优秀的作品语言对儿童语言的积累,都会起到非常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积累多了,学生的语感也就强了,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也就提高了,与人交流表达时,语言自然丰满而富有情趣。
  以文学为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不失为一种快乐的学习方式,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0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