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思想教育,关爱留守学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玉东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外出淘金者越来越多,“留守学生”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些学生虽然能吃苦,独立生活能力较强,但学习的随意性也较强,自我控制能力偏低,加上周围环境的消极影响等,不少“留守学生”学习被动、自由散漫,甚至有的发展成为“问题学生”。如何帮助他们健全人格、健健康康地成人、成才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当好课业学习上的辅导员,努力提高各科成绩,给学生自信。
  (一)帮助学生解决一个“怕”字。不少“留守学生”,由于长时间成绩落后,对学习存在恐惧感。班主任可以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学习不好的原因,经常介绍别人学习进步的历程和经验,教会他们取长补短,使其充分看清进步的空间;督促他们树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善于挖掘和发现他们的优点,适时表扬,不断强化他们的自信心。
  (二)帮助学生克服一个“懒”字。学习是一个苦差事,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才能体验到丰收的欢乐。然而,人是有一定“惰性”的,在没有父母督促的情况下,这些“留守学生”的惰性就显得尤其突出。在向他们灌输勤奋学习思想的同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使他们“懒”不起来,不敢“懒”,慢慢提高学习成绩。
  (三)帮助学生克服一个“糊”字。不少学生学习不认真,把作业看作应付老师的一项任务,经常马马虎虎。班主任必须严格要求、严格把关,注意严之有理,让学生心服口服;注意严之有矩,不能制定和施行一些土政策、土规定,而要依据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学生;注意严之有情,通过严格要求,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真爱。
  二、当好情感缺失中的护理员,尽力消除孤独感,给学生一份温馨。
  生活在父母爱中的孩子,才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留守学生”长年与父母天各一方,亲情的缺失,使他们非常孤寂。即使有祖辈的溺爱,也阻止不了他们对父母亲情的渴望。那些寄养在亲戚朋友家里的孩子,更是亲情的“饥饿者”。他们有了心思不能向父母吐露,有了委屈得不到父母理解,有了困难得不到父母帮助,只能埋在心底,这种心理因得不到恰当的疏导,而发展成习惯,从而自卑、敏感、多疑、与人交流困难。由于心理压力增大,不安全感加剧,有的学生可能产生一些严重问题。丰富内心世界和感情世界,感受到人间温情,是走出孤独的有效途径。
  (一)满足他们的亲情要求。孩子与父母是有感情的,我们鼓励学生和家长经常通通电话,保持亲情联络,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和厚爱,及时填补心理上的缺失,抚慰心中的不安。这些“留守学生”会备受鼓舞,从此有了很大进步。
  (二)解除他们的心理包袱。平时留心观察学生的表情、精神状态、行为举止和情绪,及时从中发现他们的思想问题,并主动去做工作。经常找这些学生交流谈心,联络感情,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需求和困难。谈心过程中,注意说话要和气、与人为善、平等交流,让学生相信你是真正帮助他的。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对谈话的内容保密,以免引起本人的反感。
  (三)激活他们的爱心本质。生活在一个富有爱心环境里的人,自然就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班主任要善于将班级建立成一个互相关怀、富有爱心的集体,让这些“留守学生”感受到父母一样的师爱,感受到兄弟姐妹般的同学情,使他们干涸的心田充分得到爱的滋润。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了一些“PARTY”,通过文艺表演、生日赠言等活动,让他们体会到爱的温暖。并根据家庭邻近、成绩好坏等情况,帮助他们组成“一对一”帮学对子和帮困对子,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在给予关爱的同时,教会他们将自己享有的爱传递给需要的人,使这些“留守学生”真正地走出孤独的“小我”。
  三、当好人际关系上的调解员,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给学生一个和谐的环境。
  “留守学生”在学校里面临着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在家里面临着与监护人的关系,这些关系处理好了,可以为他们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相反,处理不好,将成为影响他们的不良因素。
  (一)调解好师生关系。有些学生对性格温和的老师有好感,对要求严格的老师较疏远,个别学生甚至与严厉的老师格格不入。小浩同学也有这种情况,于是我及时给他讲清楚这样一个道理:所有的老师都想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个学生,只是由于每位老师的性格和教学方式不同,对自己严格要求,并不是老师对自己有成见,而是老师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从而消除误解,增进理解。班主任还要经常与任课老师加强沟通,及时交换意见,全面掌握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并反馈学生的意见,以便任课老师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
  (二)调解好同学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因个人的好恶而有亲疏之分。只有在学生中建立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团结的良好关系,才能消除诸如早恋、哥们义气之类的不正常关系和冷漠、紧张的不健康关系。通过正面教育,典型引导,在全班形成谦虚忍让的风气,及时化解学生间的各种矛盾,教会他们最基本的交际方法,使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三)调解好监护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一对矛盾,作为监护“留守学生”的祖辈和亲戚朋友,一旦对他们实施管理,必然就会发生碰撞,这是客观现实。学生能够理解还好,如果不能理解,就可能产生不能调和的矛盾,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和行为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向监护人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找学生了解监护人的情况,如果发现他们之间有不和谐的地方,及时从中调解,消除隔阂误会。
  四、当好课余活动中的安全员,积极预防各类事故,给学生安宁。
  “留守学生”长期独自一人在家生活,如果稍不注意,很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
  (一)加强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通过身边活生生的各种典型事例教育学生,使他们认清发生事故对个人、家庭乃至他人所带来的痛苦。结合农村生活实际,介绍以防火、防电、防淹亡为主的各种安全防范常识,并组织一些小型的演练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预防灾害的全过程,确保在祸事到来之时,头脑清醒、防范有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二)增强温情提示,提高防范能力。在校园内、教室里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地方,张贴一些警示标语,提醒学生自觉遵守。老师在组织各项活动时,将安全工作贯穿始终。放学前,经常提醒他们遵守有关交通法规。对个别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的学生,安排同行、邻近的同学加强督促,或提醒他们的监护人加强管理;季节转换之际,及时提醒他们做好防止食物中毒、防雷击等事项;夏季到来之时,单独组织女生讲讲“悄悄话”,提醒她们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穿着打扮,增强她们防范性侵害的意识。
  (三)加强安全措施,做到防患未然。组织其他任课老师,对校园内容易被人忽视的角落,以及校园周边的有关场所协同进行巡查。同时,加强晚自习管理,严防学生不在位,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问题。经常侧面了解或到网吧、游戏机室周边走访,杜绝学生出入。一旦发现,及时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另外,还要全面掌握学生的交友情况,一旦发现学生与社会上的不良人员交往,就配合监护人共同做好学生的工作,以免他们走上歧途。“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个难点问题,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工作者应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切实转变新思路,认真探究新方法,不断拓展新途径,努力健全人格,积极引导他们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对家庭负责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05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