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坡
语文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怎样把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呢?这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最初产生于新奇事物和它的独特形式的刺激,这时,沉睡的思维将被唤醒和激活,代之而起的是对新事物的探究,力求发现它的奥秘,从而满足自身的好奇心理。要使学生学到新知识,必须使用巧妙的教学手段,在学生大脑兴奋状态时下手,让学生动起来。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地学习。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课堂导入很重要。一个好的导入语,往往可以先声夺人,并借以安定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把握学习目标,拉近师生距离,能迅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效果。如:于漪老师上朱自清《春》,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我们一提到春,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绘声绘色的导入语,使学生心灵深处受到强烈感染,学习《春》的欲望顷刻间得到了激发。
新课的导入,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创作,好的导入,将能获得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在教学中的一切引导、启发、讲解、点拨,都需要激发学生学习主体的兴趣。学习的最后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于课文中精彩的片段,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上台表演,比如《皇帝的新装》,就可以运用这种形式,台上表演,台下点评,能让学生较好的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有疑才会有思,有思学问才会长进。所谓设疑就是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海伦・凯勒所写的《我的老师》时,我设疑:“假如一个人既聋、又哑、又瞎,你说他能干什么?”学生觉得像这样的人什么都不能干,我告诉他们本文作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的成就并不比正常人逊色。学生们很快被吸引,急急读起课文来。
又如初中八年级教材《背影》一课,朱自清在开头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我在讲到这里时适时启发:“为什么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接着提问:“一般文学作品描绘人物的部位最多的是什么?”学生讨论并明确:“人最富于表情部位应该是面部,应着力于面部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尤其是人的眼睛,这是文学作品惯有的手法。”“而朱自清先生为什么抓住人物的‘背影’不惜笔墨做具体细致的描绘呢?”我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这里描写的“背影”是已显老态,“颓唐”的父亲的背影,它是父亲饱经忧患、潦倒半生的一个印记。父亲在家境惨淡、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劳苦、不怕麻烦,亲自送儿子去北京,还艰难地爬过铁路为儿子买橘子。这“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给儿子烙下的一个深刻的、不可磨灭的印象。如果还是限于描绘人物的精神、音容笑貌,就不能像描写“背影”那样能吸引读者,品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学生的求知欲在我的不断设疑中被激发出来了。
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特别是多媒体中有趣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优美的音乐,出其不意的问号,都能激起学生极浓的兴趣,因为学生对于这些充满了好奇心,将电化教学引入课堂,将极大地受到学生的欢迎,更加有利于师生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与时代的发展同步,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例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我利用多媒体或电视光盘,把央视“电视散文”的录像片播放出来,让学生边听朗读边看画面边领略课文的意思,渐入佳境,由直观形转入对课文内容的探究,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看问题设计得好坏。如果能提出既有趣味性,又有启发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就可以达到不但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如我在教学《七颗钻石》时,就设计这样的题目:(1)为什么小姑娘摔倒了,而水罐不会倒?(2)文中说小姑娘找水时睡着了,想象一下,如果此时小姑娘做梦,会梦到什么?(3)如果有一天,你看到街头行乞的人,你会怎么做?(4)如果那个街头行乞的人并不是真的穷,而是骗钱,你会怎么做呢?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很感兴趣,七嘴八舌讲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增强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自身思想的教育。可见,精心设问,能使学生由肤浅走向深入,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悟出读书的道理来,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辟蹊径,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探究性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的评价更应该富有同情心,富有激情,要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和信心。教师要对学生出色的表现露出惊奇之色,为学生正确的设想而喝彩,即使面对学生“节外生枝”的问题,教师也应该尽量做到不挫伤其积极性。我在教学《塞翁失马》时,让学生结合注释,了解大意,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有一学生问:“我不明白,为什么塞翁的一匹马能带来胡人的一群马回来?”听他说完,全班哄堂大笑,有的说:“他的马漂亮,很有吸引力。”还有的认为可能塞翁的马是一匹母马,带回来一匹公马。这一问题与课文主题无太大关系,但为了不打击他质疑的积极性,我便和颜悦色地对提问的学生讲:“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们课下交流,好吗?”
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呵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过去我们总把学生分为两大类:好的和差的,这就给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大家都认为他是“差生”,连自己都认为自己差的学生怎么能学好呢?所有的学生都是好的,我们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对每个学生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热忱的鼓励和赞扬,使之养成自尊自信、扎实上进的健康人格。因为老师的一个亲切的言行,一束期待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评语,不但可以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而且会改变一个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健康康地成长,堂堂正正地做人。
总之,课堂上,教师需要营造一种比较宽松愉悦的氛围,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学生的层次差异,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只有如此,学生才会对所要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让学生学起来轻松,让学生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也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0640.htm